创新传播方式的实践智慧

2024-05-1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在网络平台快速发展的当下,内宣与外宣的外延都被扩大了,彼此报道的受众界限和话语界限也愈发模糊。面对“全球一张网”的新形势,要避免内宣外宣“两张皮”、彼此割裂、各自为战的现象,将对内传播与对外传播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统筹谋划,不仅在微观的话语层面探索融通之道,更要在平台渠道和模式管理的层面打通内外,做到国内国际两个舆论场协同发力、协调发展,在全球平台化传播的现实情境下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数字时代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

  阅读原文:https://www.cssn.cn/skgz/bwyc/202405/t20240516_5751401.shtml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由此产生一大批优秀视听文化产品。在数字时代向数智时代转型的当下,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延续过程中,视听化转换也成为重要路径之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视听化转换架起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桥梁,而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听内容的创新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内涵保持着内在逻辑的连贯性和一致性,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要求,促进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构建,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系统。

  阅读原文:https://www.cssn.cn/skgz/bwyc/202405/t20240516_5751402.shtml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2023年,“扎实推进媒体深度融合”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一系列重大论断和战略部署,为新形势下推动校园媒体融合发展、建设一流新型教育主流媒体提供了遵循。校园融媒体建设不仅涉及媒体内容、表达方式、运营理念等方面的创新问题,更关涉高校政治传播在遭遇媒介逻辑嵌入后陷入“失灵”的跨界融合问题。理解和把握互联网语境下校园融媒体建设的深层逻辑,对于壮大高校场域的主流舆论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阅读原文:https://www.cssn.cn/skgz/bwyc/202405/t20240516_5751403.shtml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刘娟(报纸)赛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