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构筑中非命运共同体注入青春动能

第二届非洲留学生论坛在京举行

2024-04-1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高莹)4月15日,第二届非洲留学生论坛在京举行。论坛主题为“新时代新青年:我们与中国同成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秘书长赵志敏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

中国社会科学院秘书长赵志敏致辞 本网记者 朱高磊/摄

  赵志敏指出,中非友谊源远流长,双方虽然远隔万水千山,但从来都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在漫长的中非交往历程中,青年交流合作一直是双方真诚友好的重要部分。进入21世纪特别是新时代以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实现国家现代化与区域一体化的非洲梦的历史进程中,中非青年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秉承中非友好合作精神,将中非青年的刻苦、奋斗与奔放、热情聚合成为一幅幅展现新时代中非友好的生动画卷。中非青年的携手奋进,为构筑责任共担、合作共赢、幸福共享、文化共兴、安全共筑、和谐共生的中非命运共同体,注入了强劲的青春动能。

  赵志敏强调,青年是社会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中非关系的前景也寄托在青年一代身上。中国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充分发挥青年工作对于中非关系发展的支撑和带动作用,习近平主席在对中非关系发表的多次重要讲话中,都强调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之于深化中非人文交流的宝贵价值。今年中非合作论坛即将举行新一届会议,此时举办新一届非洲留学生论坛意义非凡。希望中非青年点亮青春理想、传承和发展中非友谊,激昂奋斗旋律、助力中非携手迈向现代化,肩负历史使命、推动构建更加合理的世界新秩序,为构建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校长张政文致辞 本网记者 朱高磊/摄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校长张政文表示,中国与非洲各国发展友好关系的同时,在教育领域也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交流合作。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自成立以来,秉承开放办学、融通中外的国际化办学理念,坚持小规模、高质量的留学生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通晓语言、专业扎实、了解文化的知华友华的哲学社会科学高级专业人才。本届论坛是凝聚中非青年、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又一次生动实践,希望非洲同学能够通过论坛,进一步读懂中国,做中非友好的参与者、引领者,为中非合作注入新的活力。

非洲留学生代表、埃塞俄比亚驻华大使塔费拉·德贝·伊马姆致辞 本网记者 朱高磊/摄

  非洲留学生代表、埃塞俄比亚驻华大使塔费拉·德贝·伊马姆谈到,非洲自然禀赋得天独厚,在各领域都具有巨大潜力。同时,非洲还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青年人才为推动非洲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非洲青年来到中国接受高等教育,并参与文化交流活动,已成为非中友好的桥梁和纽带。中国方面对非洲留学生教育项目给予大力支持,助力非洲提升人力资源水平,对此伊马姆深表感谢。

 

非洲留学生代表、南苏丹驻华大使蒙代·昆巴致辞 本网记者 朱高磊/摄

  非洲留学生代表、南苏丹驻华大使蒙代·昆巴表示,在中国的学习经历,对于每一位非洲留学生及其背后的国家、政府、人民都具有重要意义。非中合作的成效体现于各行各业、各个层面,广大非洲在华留学生是这些合作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希望非洲留学生深入思考非中合作的关键议题,积极投身非洲现代化和一体化建设,为推动非中友好、实现非洲联盟《2063年议程》及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贡献。

 

国非洲研究院执行院长李新烽主持论坛开幕式 本网记者 朱高磊/摄

  论坛发布了新书《非洲留学生眼中的新时代中国》(中英文版)。2021年,中国非洲研究院面向非洲在华留学生发起了“这十年,我们与中国同成长”主题征文活动,得到了积极响应。中国非洲研究院从投稿中遴选出30余篇优秀作品,分为“中国见闻”“中非友好”“中非合作”“一带一路”“互学互鉴”5个篇章,以《非洲留学生眼中的新时代中国》为书名结集出版。该书以非洲留学生的独特视角,记录了新时代中国在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抒发了非洲留学生对中国的热爱和对中国发展奇迹的感慨,反映了中非之间日益紧密的多领域务实合作,以及双方互学互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历程。该书不仅拉近了中国与非洲的时空距离,促进了中非关系和中非友好合作的传承与发展,更将强化中非人民之间特别是青年一代的感情纽带。

 

会议现场 本网记者 朱高磊/摄

  中国非洲研究院执行院长李新烽主持论坛开幕式。来自非洲16个国家的30多位留学生代表以及中国国内部分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师生代表近百人参加论坛,围绕“秉持共同发展理念造福中非人民”“中非互学互鉴迈向现代化”“营造和谐舆论环境,彰显良好国际形象”等议题深入交流。论坛由中国非洲研究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承办。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齐泽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