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 敢作善为

——开辟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境界

2024-02-0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必须有自己特色的大国外交。”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在对外工作上进行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形成了习近平外交思想,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时隔5年再次召开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在我国对外工作领域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外事工作会议精神,深刻把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内涵和历史性成就,深入分析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机遇与挑战,推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进入一个可以更有作为的新阶段。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特”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标志着我们在外交上明确了中国的“大国”定位,基于大国责任感开展外交活动。其特色可以从目标、方式、立足点三个维度进行解读。
  一是“目标特色”。新时代中国外交的特色在于,我们认识到世界是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各国命运紧密连接,世界已经深度进入到各国相互依存的经济全球化时代。在此基础上,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目标就是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二是“方式特色”。在经贸层面,中国追求“共商共建共享”,促进世界各国共同发展。在安全层面,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努力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霸世界的基因”。在外交层面,不同于部分传统大国囿于冷战思维与零和博弈的框架、热衷于纠集和维护联盟体系的外交行为,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通过与各国建立伙伴关系,寻求与各国的共同利益汇合点,打造遍布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在全球治理层面,中国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到全球治理当中。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越来越关注气候变化、粮食安全、卫生危机等非传统安全问题,2023年外交部发布《关于全球治理变革和建设的中国方案》,这些都彰显了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决心。
  三是“立足点特色”。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不断强调“领导体系”与“战略自信”。一方面,中国当前的对外工作体制机制是在党的领导下建立起来的。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召开三次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强调地方外事工作由地方党委领导,这些都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与党中央对外事工作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立足于“战略自信”,不论国际环境发生何种变化,我们都坚持“正道”——未来在我们自己手中,中国的自信来源于自身。
新时代十年,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取得了丰硕成果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实践和成就非常丰富。一方面,中国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新型大国关系、新安全观等一系列外交理念。其中最重要的是习近平外交思想,发布了《习近平外交思想学习纲要》,为新时代我国对外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另一方面,我国在整体外交、政治、经济和安全等领域的实践都有声有色,体现出中国外交积极奋发有为的态度。以亚洲地区为例,中国推动澜湄合作、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中国—中亚峰会等相关合作机制,推动区域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乌克兰危机、巴以冲突、阿富汗问题、朝核问题等争端的斡旋与解决当中,发出中国声音、发挥大国担当。
  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成就可以总结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维持总体稳定的大国关系。在国际局势动荡变革、百年变局大国博弈的背景下,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持续深化,中欧双方全面恢复各层级交往,中美关系实现止跌企稳。中国本身就是大国,中国的做法会切实影响中国与其他大国的关系。维持总体稳定的大国关系,中国功不可没;二是维持良好的周边外交。亲诚惠容、正确义利观等先进的理念正在周边国家落地生根;三是优先惠及发展中国家。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近期出席2023年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研讨会开幕式时强调,“中国外交始终不忘我们还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无论是全球南方还是金砖国家扩员都体现出中国重视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坚持“义利兼顾、以义为先、先义后利”“只予不取,先予后取”。四是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中国坚定支持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中国与世界各国同处一个地球村,通过多边的方式来处理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
新征程上,对外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从国内层面来说,过去十年间我国经济实力实现了飞跃。2023年,我国GDP总量达到126万亿元,同2013相比实现了翻一番,我国GDP增速、进出口规模、市场规模等数据都相当可观。经济发展促进国家安全建设更加完善,培养了精神层面的大国心态。这就是国内环境的第二个变化。承认中国的大国地位和身份是一种健康的心态,“中国已经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了”。秉持着“平视世界”的心态,我国在处理对外关系上更加游刃有余,以更加平和的心态处理同世界大国的关系,平等对待发达国家和新兴发展中国家。这些都是我国逐渐形成“健康的大国心态”的体现。
  从国际环境层面来说,世界对中国表现出更多的信任,增强了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的感召力和吸引力。但在百年变局的复杂局势下,中国前进的道路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一方面,美国作为目前世界最强大的国家和国际体系的霸权国,将中国界定为“有意图也有能力的战略竞争对手”,在安全、政治、经济、外交、意识形态等领域对中国进行全方位施压,试图唱衰中国经济、鼓吹“对华脱钩断链”,借助周边国家对中国发展的担忧,加强在华周边军事部署,推进“北约亚太化”进程,构建所谓“民主同盟”,以将中国妖魔化为“自由民主的对立面”。另一方面,尽管世界多数国家认同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但不可否认随着中国持续发展,有一些国家对中国的心态发生了变化,与中国在地区秩序和地区事务主导权上有竞争关系的国家尤为明显。一些与中国存在领土争端的周边国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大国角力的影响,某些国家甚至产生了“投机心理”,其对华的心态与认知在大变局背景下发生了细微的变化。
  总的来说,和十年前相比,我国的国内外环境均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更多的是积极的变化,但挑战同样不可忽视。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必将更有作为
  基于上述变化和来自国际方面的挑战,我国外交工作可从以下三方面做出努力。一是要有持之以恒的战略自信。无论外界对中国施加何种压力,我们都应坚定战略自信,处变不惊。二是要坚持公道正义。中国通过和平的方式实现发展,与其他国家共同发展、共享发展成果,这种公道正义正是中国战略自信的来源。三是要加强话语体系传播。要完善对外传播的这种话语体系,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真正解决“挨骂”的问题。
  以周边外交为例。周边外交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构成部分,未来应继续高度重视周边外交。过去十年间,在“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政策和“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的指导下,周边外交工作成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一大亮点,中国同周边国家关系发展不断取得重大成果。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在周边外交工作中潜在的增长点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经济合作。亚洲地区占全球经济总量的比重不断上升,加强亚洲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既有市场需求和地缘优势,也存在深厚的人文基础。当前亚洲区域贸易一体化在具体落实层面还面临诸多的障碍,但在中国高质量发展和区域内其他国家的发展需求推动下,未来区域经济合作将是一个新的增长点。二是人文交流。我们践行“亲诚惠容”理念,“亲”就是指更友善、更亲近。通过加强人文交流,中国可以和周边国家发展更亲近的关系,转变“近而不亲”的困境,推动实现中外民众“就像到亲戚和邻居家串门一样”的亲密关系。三是安全合作。中国提出新安全观,强调在外交上统筹发展与安全,以对话弥合分歧、以合作化解争端,积极应对朝核问题、乌克兰危机、巴以冲突、缅甸问题和阿富汗问题等周边热点争端,推动政治解决地区热点问题;未来中国还将加强同所罗门群岛等太平洋岛屿的警务合作,在应对周边安全问题的过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中国社会科学网 张黎明/整理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中国周边与全球战略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王晏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