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建设高水平的数字文化中国

2024-02-0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信息技术和数据为核心要素的数字经济正逐步成为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在全球数字经济加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人类数字文明新时代已然到来。在构建数字文明新形态、建设数字中国伟大征程中,文化数字化已成为塑造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充分发挥数字化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驱动作用和引领作用,抢占发展制高点,赢得发展主动权,已成为我国当前和未来长期发展的重点。作为数字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文化建设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为引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浪潮、创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国际影响力等提供了重要参照和关键动能。

  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引领下,我国构建了从思想到实践的数字化现代文明发展大格局,彰显了数字文化建设对国家治理实践的重要作用,开辟了中华文明现代形态的新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数字文化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始终将文化建设置于工作全局的突出位置;在多次会议中强调了数字文化建设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对文化建设的认识日益深化,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从时间脉络的连贯性、释义范围的广泛性和理论深度的递进性等多个维度全面描绘出中华文明现代形态的数字画像。这些举措为新时代坚守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提供了政策指引和理论依据。

  我国是文化资源大国,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也是赓续中华民族文脉、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重要载体。数字技术为文化遗产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用数字手段复原文明碎片,让中华文化被数字记录铭刻,让数千年的文明在数字世界中共存、共创、共同成长。

  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博行业从数字化走向深度数字化,初步构建起文博“全链条、全系统、全方位”的数字化图景,文物凭借数字化手段火爆全网络。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系统化的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监测、管理、活化利用、传播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数字技术在文化领域的应用呈现明显的加速特征和叠加效应,4G/5G通信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以交集叠加形式与文化各领域快速融合,数字技术的创新应用持续深入,传统文化业态通过数字化提质增效,数字文化新业态不断涌现,以智能手机为消费终端的移动数字文化消费成为主流,数字音乐、手机游戏、数字阅读、短视频直播、在线数字展览、虚拟主播等领域迅速发展形成庞大的产业集群。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文化产业从初步数字化走向深度数字化,产业链和价值链发生巨大变革,产业的结构和范畴都超出以往,展现出从产业规模扩张到高质量发展的跃升。

  数字技术工具让文化创作走向大众化、实时化、移动化,数字文化的发展为数量庞大的人群提供了就业或兼职获得收入的机会,数字文化消费让大众增强了愉悦感和满足感,提升了大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实体经济和文旅产业的发展,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面向2035年,我国数字文化产业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期,内容生产模式、传播模式和消费模式都将发生重大变化,数字文化新业态将进一步走向智能化、沉浸化、3D实时化、虚拟交互化,数字文化产业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在文化产业中的占比将进一步提高。

  在文化强国建设中把握数字时代发展的战略主动权,把握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的前沿方向,抢占文化创新的战略制高点,推动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从数字化迈向高质量数字化新征程,我国文化数字化体系将实现质的飞跃,社会主义现代文化生产体系将日趋完善,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将大幅提升,数字文化必将走向繁荣发展,我国将在2035年成为数字时代的文化强国。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张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