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响中国】网络安全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基石

2023-10-2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就加快完善互联网管理领导体制问题指出:“网络和信息安全牵涉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是我们面临的新的综合性挑战。”2018年4月,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明确提出:“互联网日益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主战场、最前沿。能不能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关键要看能不能占领网上阵地,能不能赢得网上主导权。”“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这对互联网时代国家网络安全工作的新形势作出了精准研判,也对防范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风险提出了新要求。

  新时代以来,我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事业取得重大成就,党对网信工作的领导全面加强,网络空间主流思想舆论巩固壮大。当前,我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事业正处于向纵深发展阶段,网络安全形成了跨时空、多层次、立体化、广渗透、深融合的新形态,与其他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领域形成了交叉渗透的联系,成为具有总体安全、综合安全、共同安全、合作安全性质的新安全领域。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为各民族的交流互鉴创造了更加便利的条件,网络空间也成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平台。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指出,“让互联网成为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大增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可见,网络空间已经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场域,充分发挥互联网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推动作用是做好新时代民族事务工作的实践必然。

  第一,网络安全要立足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基本国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多民族是我国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发展的一大有利因素”。这是党中央对于我国基本国情的创新论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基本国情的认知到达了新的理论高度和新的精神境界。中国是一个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如何理解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情关系到各族人民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和历史观。这就要求“我们坚持准确把握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把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各民族最高利益”。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指出:“改进民族团结进步宣传载体和方式,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媒体打造实体化的宣传载体。拓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网络空间,推进‘互联网+民族团结’行动,打造网上文化交流共享平台,把互联网空间建成促进民族团结进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平台。”在互联网背景下推进“互联网+民族团结”行动,是与时俱进的主动作为,是在网络空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举措。推进“互联网+民族团结”行动,就是要促进网络空间中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就是从虚拟到现实、从线上到线下对坚定“五个认同”的全方位推进,牢牢掌握网络阵地的主动权和主导权,促使各族人民树立正确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为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网络舆论阵地建设提供有效方案。这也是我国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网络安全要锚定边疆地区这一工作重点。边疆地区历来是意识形态建设环境相对复杂的区域,也是防御境外意识形态渗透的前沿阵地。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绝大多数少数民族都居住在边疆地区,和周边邻国的跨国民族比邻而居。因此,边疆地区是中国地缘政治安全的关键环节,也是网络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的相对薄弱环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决防范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要守住意识形态阵地,积极稳妥处理涉民族因素的意识形态问题,持续肃清民族分裂、宗教极端思想流毒。”“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固思想长城,各民族共同维护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才能有效抵御各种极端、分裂思想的渗透颠覆,才能不断实现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民族根本利益。”尽管网络空间没有实体化的边疆,但是网络安全问题有显著的地域属性,边疆地区的网络安全更有鲜明的地缘战略性特征,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更应把边疆地区作为重点领域,在建设过程中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思想核心,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系统考量边疆地区网络安全的隐蔽性、多元性、关联性等特征,提高应对风险的灵活性和主动性,利用信息化技术促进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建立符合边疆地区特点的网络宣传策略,增进其同内地地区的同频共振。

  第三,网络安全要把握共同性与差异性这一辩证关系。深厚的家国情怀与深沉的历史意识,为中华民族打下了维护大一统的人心根基。中华文明的统一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由此可见,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一体是主线和方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边疆地区社会治理的重点难点在于正确处理多元与一体、共同性与差异性的关系,这直接关乎到能否牢牢把握网络空间工作的主动权和主导权,能否让互联网成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大增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抓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要做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也要做大量“润物细无声”的事情。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各项工作都要往实里抓、往细里做,要有形、有感、有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抓实,就是要始终把维护社会稳定摆在首位,维护网络空间的风清气正更是维护边疆地区社会稳定的关键前提和重要保障。在具体工作中,多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要特别注重把握网络传播规律,提高网络文化自主创新能力,培育网络文化新风尚,拓展道德建设新空间,构建网络行为新秩序,打造文明创建新品牌,创作更多展示中国精神、中国智慧、中国力量的优秀网络文化作品,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形成各民族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网络纽带,提高对西方国家网络文化渗透的有效防范和处理能力,构建线上与线下、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宣传教育场域,推动互联网成为文化强国建设的“最大增量”。

  (作者系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授)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张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