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简牍展现中华文明突出特性

2024-09-1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本报讯  (记者朱羿)9月5—6日,“第二届简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敦煌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分别围绕悬泉汉简的整理与研究、悬泉置遗址保护与利用、简牍与丝绸之路文明、简牍学学科体系构建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

  简牍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西北汉简是华夏文明繁荣昌盛和对外交往“美美与共”的见证,具有重要的文化和学术价值。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东北师范大学教授王彦辉表示,西北汉简发现至今已有100多年,极大地推动了简牍学、历史学、经济学、地理学、军事学、中医学、民俗学、生态学等领域的发展,已成为国际“显学”。西北简牍作为秦汉以及魏晋时期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民族交往交流的见证,体现了文明交流互鉴的精神,在展现中华文明独特魅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具有特殊价值。
  西北师范大学简牍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张德芳认为,作为汉代敦煌郡效谷县悬泉置遗址出土的文献资料,悬泉汉简记录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生活,对于研究汉代西域的政治和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悬泉汉简从多个角度展现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为深入了解和研究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和重要的线索。悬泉汉简中关于丝绸、纸张和其他生活用品的记载,证明了当时中国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同时,悬泉汉简中关于中亚、西亚和南亚各古代国家使节来往的记载,展现了中华文明开放包容的特性。甘肃简牍博物馆馆长朱建军表示,简牍是珍贵的文物和文化遗产,可以与传世文献记载相互印证,实证历史。加强简牍研究与保护,对于了解秦汉历史、传承中华文脉具有重大意义。
  会议由中国秦汉史研究会、西北师范大学、敦煌市人民政府主办,西北师范大学简牍研究院等单位承办。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刘娟(报纸)王晏清(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