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明海英)11月27日,以“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长江文化”为主题的第三届长江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湖北武汉举行。与会学者系统阐发长江文化的精神内涵,深入发掘长江文化的时代价值,为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言献策。
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是国家推动长江文化传承发展的战略举措。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建议,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可以与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带、长江流域多个都市圈,与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等相关国家文化公园协同,促进东中西区域均衡协调发展,同时联动南北两翼的“沿海经济高质量发展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带”及“黄河国家文化公园”,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挥“中枢”“脊梁”“协同”关键作用。
武汉市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樊志宏认为,如何解析地质地理格局在文化特质形成中的作用机理与互动逻辑,如何基于长江地质地理的特殊性与一般性,探究大河文明与海洋文明、农耕文明与商业文明、人类初始文明与现代文明等之间的关系,是我们应该持续深入探讨的“元问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吴承忠说,只有研究透长江文化内涵、梳理清长江文化脉络、解读好长江文明密码,才能更好赓续长江千年文脉。可通过历史地理学、考古学、历史学、文化地理学等学科协同攻关,研究各历史时期长江地域文化的分异、整合、文化景观、文化区、文化迁移、文化扩散、文化生态等问题。同时,将长江文化放在中国空间视野下,分析它与外部地域文化的互动和影响。
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傅才武表示,在数字信息时代、全球化大背景下,要发挥长江作为中华文化代表性符号的世界传播价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杨颖认为,新时代弘扬长江文化需要“三化同步”。一是科技化。运用科技手段,发挥主流媒体及网络平台作用,融入虚拟现实技术、AR技术,展示长江历史遗迹、民俗风情、自然景观,增强体验感。二是大众化。以重大活动为契机,提升人民大众主动参与积极性,加强长江文化传播宣传,拓展长江文化传播空间,提升长江文化感染力、影响力和传播力。三是场景化。密切关注从古至今长江沿岸民众幸福生活,讲好长江故事,在群众全身心、沉浸式参与互动中让长江文化“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