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蕴

2023-06-21 来源:《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摘要:《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光辉文献和战斗纲领,是无产阶级政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教材。以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重温这一经典,发现其中蕴含着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原则、方法和组织的重要思想,包含着若干精辟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科学论断,同时其理论主题、论述逻辑和话语表达对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启示。

  作者简介:张 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研究员。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国人民大学科研基金项目“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文献整理与研究”(批准号23XNQJ03)的阶段性成果。

  列宁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一向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列宁写于1920年的《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以下简称《“左派”幼稚病》),是其批判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倾错误思潮、论述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战略策略问题的重要著作,该著作为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召开作了思想和理论准备。该书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用新的革命实践经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该书问世之后很快传播于全世界,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健康发展和中国革命的成功实践,都起到了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以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重读这一文本,我们发现,《“左派”幼稚病》是一部既包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战略策略,又实际地发挥重大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经典著作。

  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1. 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党的纪律教育。在第二章“布尔什维克成功的基本条件之一”中,针对各国“左派”共产党人否定党的领导、否定党的纪律的通病,列宁首先从无产阶级夺取和巩固政权的高度,阐述了无产阶级政党实行高度集中制和铁的纪律的重大意义。“无产阶级实现无条件的集中和极严格的纪律,是战胜资产阶级的基本条件之一。”[1](P135)其次,列宁特别提出了维持、检验和加强党的纪律的三个必要条件:一是“靠无产阶级先锋队的觉悟和它对革命的忠诚,是靠它的坚韧不拔、自我牺牲和英雄气概”;二是“靠它善于同最广大的劳动群众,首先是同无产阶级劳动群众,但同样也同非无产阶级劳动群众联系、接近,甚至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同他们打成一片”;三是“靠这个先锋队所实行的政治领导正确,靠它的政治战略和策略正确,而最广大的群众根据切身经验也确信其正确”[2](P136)。当然,这些条件的形成绝不是自然而然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既需要正确的理论即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支持和指导,也需要丰富的斗争实践即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来锻炼和强化。

  严格的纪律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资产阶级政党的主要特点之一,纪律问题不能脱离思想问题来解决,因此,重视和加强纪律教育也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义。列宁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纪律的论述为正确开展纪律教育提供了指引。首先,纪律教育要注重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觉悟。无产阶级政党的纪律建立在自觉的基础上,与反动派的纪律有本质的不同。无产阶级政党要教育其成员忠于党的事业、革命事业和人民事业,有坚强的意志力、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以及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其次,纪律教育要注重培养党员联系群众的意识和能力。纪律教育的开展要求党员深入群众,与群众融为一体,从而为维持和加强无产阶级政党的纪律奠定可靠的群众基础。再次,纪律教育要注重加强党员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教育和引导党员加强“正确的革命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学习。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纪律和纪律教育,组织严密、纪律严明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毛泽东曾多次阅读《“左派”幼稚病》并强调要重视其中关于纪律的论述,抓好党的纪律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更把加强纪律建设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新时代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特别加强纪律教育,旗帜鲜明讲党的性质宗旨和作风纪律,不断强化和铸牢党员干部纪律意识、法治信仰,使铁的纪律转化为党员干部的日常习惯和自觉遵循。

  2. 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条重要原则——坚持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在第八章中,针对十月革命后,欧美一些共产党和“左派”组织中无视形势的发展变化和斗争的复杂性,违背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笼统否定一切妥协的“幼稚病”,列宁区分了两种不同性质的妥协,一种是为客观条件所迫而作的妥协,另一种是叛徒的妥协。他强调,“应当把对共产主义思想的无限忠诚同善于进行一切必要的实际的妥协、机动、通融、迂回、退却等等的才干结合起来”[3](P203)。也就是说,为了战胜强大的敌人,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审时度势、权衡利弊,在恪守基本原则、坚持革命方向的前提下,可以对其他政党包括资产阶级政党实行必要的通融和妥协,“一切国家的一切共产党人要普遍而彻底地认识到必须使自己的策略具有最大的灵活性”[4](P209)。在强大的敌人和严酷的困难面前,列宁成功运用了退却和妥协的斗争策略,从而保住了革命成果,推动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前进。事实上,这也给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一条富有辩证性的重要原则——坚持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与过去一切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根本的不同,它始终坚持无产阶级的政治立场,维护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先进性特征。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党性原则和方向性原则,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不动摇。但是实际生活是极其复杂的,革命的道路是曲折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可能有一个固定模式和统一策略。因此,面对在知识水平、思想认识、自我监督和控制能力、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要求等各方面有着巨大差异的教育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灵活采取各种教育方式方法,提高群众思想觉悟,升华人民精神世界。此外,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注意妥协的“度”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妥协,是为了寻求共识、弥合冲突,进而壮大力量、利于事业发展。也就是说,策略的灵活性或者说妥协是有前提的,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标导向,既要坚定信念,不拿原则做交易,又要善于迂回作战,后发制人,学会巧妙的理论斗争艺术。

  3. 指出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组织——工会。在第六章中,针对德国“左派”共产党人以工会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存在着某种反动性为由,拒绝在工会里工作,脱离了群众的轻率、幼稚的做法,列宁高度肯定了工会的重要性和工会工作的必要性,并旗帜鲜明地指出,“党直接依靠工会来进行自己的工作”[5](P157),“除了通过工会,通过工会同工人阶级政党的协同动作,无产阶级在世界上任何地方从来没有而且也不能有别的发展道路”[6](P160)。工会是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手段。在此基础上,列宁进一步指出,“工会现在仍然是、将来在一个长时期内也还会是一所必要的‘共产主义学校’和无产者实现其专政的预备学校”[7](P160)。在工会中进行共产主义的宣传教育工作和无产阶级的鼓动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因为经过工会这个“学校”,可以“教育、训练和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和受到全面训练的人,即会做一切工作的人”[8](P159)。同时,列宁还指出,只通过工会联系和教育群众还是不够的,要在革命进程中实践创造一些新的组织和机构。

  工会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力量和重要组织。马克思恩格斯都非常重视工会,将其视为反抗资本家剥削的经常性联盟,以及组织和教育工人阶级、支持其彻底解放的政治活动组织。列宁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工会的思想,提出工会是“一个教育的组织,是吸引和训练的组织”,是一所“共产主义的学校”[9](P368)。中国工会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都发挥了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工会是无产阶级政党与工人群众的连接桥梁和纽带,与人民群众联系紧密是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天然优势。思想政治教育也一直是工会的一项基础性、经常性工作,工会具有增强团结教育、维护权益、服务职工的独特功能。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各级各类工会组织要着力抓好对职工的思想政治引领,加强和创新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多做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的工作,多做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化解矛盾、增进感情、激发动力的工作,努力团结动员亿万职工积极建功新时代。

  4. 重申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方法——批评与自我批评教育法。在第七章中,列宁批判了德国“左派”拒绝参加资产阶级议会的错误观点。在论述这一问题的时候,列宁指出,“一个政党对自己的错误所抱的态度,是衡量这个党是否郑重,是否真正履行它对本阶级和劳动群众所负义务的一个最重要最可靠的尺度。公开承认错误,揭露犯错误的原因,分析产生错误的环境,仔细讨论改正错误的方法——这才是一个郑重的党的标志,这才是党履行自己的义务,这才是教育和训练阶级,进而又教育和训练群众”[10](P167)。在这里,列宁实际上指出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中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教育方法。批评和自我批评,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实践论的具体体现,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生活的一个基本原则。有无严肃认真的批评与自我批评,能否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鲜明标志和显著特征。马克思主义政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的私利,从来不惧怕批评和自我批评,敢于公开承认、修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也能够依靠自身力量解决自身存在的不足。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有效方式,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改造自己、提升自己的有力武器。回顾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历史,我们党就是在批评和自我批评中发展壮大的。从诞生之日起,我们党就自觉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特别是在一些重大历史关头,总是敢于拿起这一武器,排除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保持正确的前进方向,凝聚起强大的奋进力量。毛泽东指出,“有无认真的自我批评,也是我们和其他政党互相区别的显著的标志之一”[11](P1096)。有了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我们就能去掉不良作风,保持优良作风。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对错误思想的匡正、对错误做法的纠正,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法宝。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就是为了清除各种政治灰尘,及时发现和纠正自身存在的缺点,促进党的组织健康发展和党员干部健康成长。中国共产党能够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善于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锐利武器,不断提升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新时代新征程,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优良传统决不能忘,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科学态度决不能变,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决心和勇气决不能丢。

  二、精辟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论断

  1. 论断一:政治是一门科学、是一门艺术,它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不费力是掌握不了的。《“左派”幼稚病》第九章批判了英国“左派”共产主义者在对待妥协、对是否参加议会和加入工党等问题上存在的错误观点。在谈到关于参加议会的问题的时候,列宁提出,“政治是一门科学,是一种艺术,它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不费力是掌握不了的”[12](P189)。在马克思主义的视阈中,政治是一种社会现象,它的发生、发展、变化乃至消失不是偶然的、任意的和盲目的,而是受社会物质生产的制约,也就是说受一定的客观规律的支配。人们可以用科学的方法研究和掌握政治,找出其规律性,从这个意义上讲,政治是一门科学。人们只有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它,深刻认识政治的本质,把握其规律,才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筹自如,进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但是,政治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现实政治生活是极其错综复杂的,政治科学只能提供政治活动的普遍规律和基本原则,而在千变万化的现实政治中,必须具体地、现实地、灵活地把握和解决政治问题,根据历史传统、时代特征、实际情况,在遵循规律的基础上灵活地运用政治手段、技术和制定战略策略,因此,政治又是一门艺术。政治作为一门科学和艺术,就意味着可以根据社会运动的客观规律来认识政治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政治活动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找出处理政治问题的基本政策和策略手段,从而实现无产阶级的政治目的。[13](P281)

  从这一论断出发理解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看到思想政治教育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社会活动,有科学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方法,其工作过程具有逻辑性,因而也是一项科学活动。但倘若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只是严格按照既定规则和惯常方法开展工作,则是不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层次性及其思想的多变性、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宏丰性、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复杂性等都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审时度势、娴熟地运用各种方法和技巧开展工作,这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艺术属性。由此,可以讲,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一种科学性的活动,也是一种艺术性的活动。不具备科学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难以成功的,没有艺术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不高明的,成功的思想政治教育总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强调科学性,也要讲究艺术性,一方面,要以科学的态度理解政治,深刻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规律,把握好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或意识形态性,具备高度的政治意识、丰富的政治智慧和高超的政治能力。另一方面,由于政治要求因时而异、因地而易、因人而别,社会政治环境也并非一成不变,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不断提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智慧谋略和能力技巧。

  2. 论断二:哪里有群众,就一定到哪里去工作。针对德国“左派”共产党人主张的“共产党人不应该到反动工会里工作,应该退出这样的工会,另外创立一种崭新的、清一色的共产党人的工会”这一观点,列宁进行了尖锐的批驳,说这一论调不过是幼稚可笑的胡说,并提出了“哪里有群众,就一定到哪里去工作”[14](P163)的论断。列宁认为,工会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是工人阶级由散漫无助过渡到初步联合的一个巨大进步,但是,当无产阶级的革命政党开始成长的时候,工会就不可避免地暴露出某些反动色彩,例如某种行会的狭隘性、某些不问政治的倾向以及某些因循守旧的积习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拒绝在那里进行工作,就是把那些不十分成熟的或落后的工人群众委弃在反动领袖、资产阶级代理人、工人贵族或“资产阶级化了的工人”的影响之下,这十分不利于我们对群众的教育和改造。我们“应该善于作出一切牺牲,克服极大的障碍,在一切有无产阶级群众或半无产阶级群众的机关、社团和协会(哪怕这些组织是最反动不过的)里有步骤地、顽强地、坚定地、耐心地进行宣传和鼓动”[15](P163)。

  这一论断内涵深刻,为我们指明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起点和归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所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关心人、发展人,也是教育人、引导人、启发人。在新时代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要围绕人的思想和行为,运用科学的理论滋养人的精神、启迪人的思想、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思想,帮助人们解决思想和行为相脱节的矛盾,使人们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按照社会要求实现思想和行为的统一。其次,要关照好人的需要和利益。利益特别是物质利益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也是保证我们生存、生活的最基本条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时刻关注利益需求,这是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最有效的途径。再次,要服务于人的发展和解放。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要始终围绕着人的发展和解放。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这一主题的重要手段和必要途径,这要求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紧密结合实践活动,让受教育者在实践过程中身体力行,接受锻炼,磨砺意志,提升思想。

  3. 论断三:把无产阶级先锋队争取到共产主义运动方面来,宣传工作就提到了第一位。列宁在第十章论述共产主义政党的历史任务时提出了“把无产阶级先锋队争取到共产主义运动方面来,因而宣传工作就提到了第一位”[16](P201)的论断。这主要是由于无产阶级先锋队中的一些成员不能自发地形成共产主义的理论认识,因此必须要加强宣传工作。“共产党人的全部任务,就是要善于说服落后分子,善于在他们中间进行工作”[17](P164),从而更好地提升他们的思想水平,推进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宣传工作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一贯强调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重要工作。主义之争、意识形态冲突,从来就不是纯粹的思想观念之争,而是由谁执政、为谁执政、如何执政的制度选择,是领导权之争。[18](P5)无论是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斗争中,还是在无产阶级巩固社会主义政权、推动社会革命的过程中,宣传工作都是无产阶级政党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这一论断有着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蕴,它揭示了宣传工作的重要性,也指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中,宣传工作是第一位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生命线。宣传工作在共产主义运动中居于首要地位,不仅能传递共产主义科学理论、指引人民群众前进方向,还能引导人民群众进行共产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实践。无产阶级政党要成为无产阶级的思想领导者,把群众争取到共产主义运动中来,就必须将理论工作与实际的宣传鼓动工作相融合。列宁特别指出:“应该善于作出一切牺牲,克服极大的障碍,在一切有无产阶级群众或半无产阶级群众的机关、社团和协会(哪怕这些组织是最反动不过的)里有步骤地、顽强地、坚定地、耐心地进行宣传和鼓动。”[19](P163)也就是说,要深入各条战线开展广泛持久、细致耐心的宣传工作,把握住一切可以感召群众、教育群众、提升群众的机会。中国共产党百余年的历史实践表明,无论是革命、建设、改革,还是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都离不开党的宣传工作,都要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最大范围、最大可能地凝聚人心、汇聚民力。

  三、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启示

  1. 思想政治教育要坚决批判“左”倾和右倾错误思潮。在《“左派”幼稚病》中,列宁用深刻的政治智慧总结了俄国革命斗争的丰富经验,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对共产主义运动内部涌现出的“左”倾机会主义思潮进行了科学的批判,分析了这一极端思潮的巨大危害,为各国共产主义政党制定政策策略提供了指引。列宁认为布尔什维主义“首先是而且主要是在反对机会主义的斗争中”[20](P142)成长、壮大和得到锻炼的。此外,布尔什维主义在工人运动内部还有另一个敌人——“布尔什维主义是在同小资产阶级革命性作长期斗争中成长、成熟和得到锻炼的”[21](P142)。这里的小资产阶级革命性就是“左”倾机会主义思潮。这启示我们首先要坚持反倾向斗争问题上的唯物主义,从客观实际出发,善于识别当时的主要错误是“左”还是右,并且紧紧抓住不放松;其次要坚持反倾向斗争问题上的辩证法,做到在着重反对一种错误倾向时要注意可能被掩盖着的处于潜在或萌芽状态的另一种错误倾向。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曾不同程度地受到过“左”倾思潮的干扰,“左”倾的工作指导方针也曾给我们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新时代,我们必须要警惕“左”倾思潮的回潮,这要求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高防范意识,增强责任意识,善于发现错误思潮的萌芽,并且敢于对错误思潮进行批判。一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通过彻底分析和批判错误思潮的负面观点或错误主张,厘清问题所在,为群众正确认识和评价这些错误思潮提供帮助,从而为群众理解和接受马克思主义扫清障碍、开辟道路。另一方面,要敢于应对社会思潮对主流价值观的挑战,维护意识形态安全。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要同错误思潮进行斗争,以此来锻炼自己、发展自己,扩大自己的阵地。

  2. 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层次性原则。层次性原则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应从实际出发,根据教育对象的不同思想情况因材施教,分层次进行教育。层次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一贯坚持和长期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为什么要坚持和遵循这个原则呢?列宁在《“左派”幼稚病》中的论述给了很好的回答和启示。列宁认为,无产阶级不仅是被介于无产者和半无产者之间、半无产者和小农之间、小农和中农之间等中间类型所包围,而且其自身也分成比较成熟的和比较不成熟的阶层,有乡土、职业、宗教等的区分。这就要求共产党人“必须而且绝对必须对无产者的各种集团,对工人和小业主的各种政党采取机动、通融、妥协的办法。全部问题在于要善于运用这个策略,来提高无产阶级的觉悟性、革命性、斗争能力和致胜能力的总的水平”[22](P183)。思想政治教育要始终坚持层次性原则,充分切合人们的思想实际,更具针对性、有效性和实用性,更加入耳、入脑、入情、入理,进而更好地提高效能,培养创新性人才。首先,要深入实际,加强调查研究,准确把握教育对象的思想特点,区分教育对象的思想类型和层次,科学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其次,要整体规划,统筹安排,根据教育对象的特点科学选择教育内容和方式方法。对于党员干部,以主流教育为主;对于普通民众,要融教育于服务之中;对于青少年,则要循循善诱,抓好重点对象的教育。再次,要创造良好的条件,营造适宜的氛围,满足不同层次教育对象发展的需要。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针对人的不同需要和不同人的需要开展工作,真正做到鼓励先进、照顾多数,把先进性的要求与广泛性的要求结合起来,促使不同层次和不同起点的人都能经过努力达到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进步。

  3. 思想政治教育要善于运用语言修辞艺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语言运用得好不好,与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有效实现密切相关。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语言艺术是教育艺术的重要部分,也是搞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因素。在《“左派”幼稚病》中,列宁指出,共产党人必须注意“不用学者口吻(也不要太带议会腔)跟人民说话”[23](P206),以此来启发思想、发动群众。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注意语言的通俗化、大众化,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使群众产生共鸣。作为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导师和精神领袖,列宁的语言简短明快、含义深刻、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在《“左派”幼稚病》中,列宁把荷兰和德国的“左派”关于苏维埃政权比资产阶级民主议会优越的说法称为熊的帮忙,把种种背叛社会主义的行为比作奥吉亚斯的牛圈,此外还引用俄国伟大的社会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政治活动并不是涅瓦大街的人行道”[24](P180)这句话来说明共产主义运动的大路并不是笔直平坦的,进而批判“左派”共产党人拒绝任何妥协、主张径直走向共产主义革命的错误观点。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列宁将典故、谚语运用得灵活多变,使它们具有了强烈的战斗性、高度的精确性和鲜明的形象性,进而运用这个有力武器,无情地揭露敌人、打击敌人,极大地鼓动了群众、教育了群众。在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也要更加注重语言艺术的运用,使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不再枯燥乏味,争取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情、言之有物。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学会打比方和讲故事,善于运用大白话和俗文俚语,以及传统经典和诗词古句,使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贴近群众、朴实无华、浅出深入,从而增进人民群众的理解。

  4. 思想政治教育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左派”幼稚病》通篇包含着丰富的策略思想。在第五章中论述如何消灭小商品生产者的时候,列宁指出,“改造他们,重新教育他们,这只有通过很长期、很缓慢、很谨慎的组织工作才能做到”[25](P154)。在第六章论述如何在反动工会中做工作的时候,列宁指出,“应该善于作出一切牺牲,克服极大的障碍,在一切有无产阶级群众或半无产阶级群众的机关、社团和协会(哪怕这些组织是最反动不过的)里有步骤地、顽强地、坚定地、耐心地进行宣传和鼓动”[26](P163)。仔细品味列宁的这些话语,我们可以获得一个重要启示,那就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培养人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既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要求我们必须细致地、巧妙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新时代下必须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通过形成一个齐抓共管的思想政治教育格局对受教育者实施全方位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只有通过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长期努力,才能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切实提升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根据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反复组织教育活动,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以此来不断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和政治素质。

  参考文献:

  [1][2][3][4][5][6][7][8][9][10][12][14][15][16][17][19][20][21][22][23][24][25][26] 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1]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3] 王沪宁,主编.政治的逻辑: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18] 侯惠勤.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与当代中国[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毕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