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 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2023-10-3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10月7日至8日在京召开,会议最重要的成果就是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新闻舆论工作、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等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这些重要讲话精神经过实践检验和发展逐渐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这为新形势下更好秉承文化育人新理念、探索思想政治工作新举措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全面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有助于高校更好地肩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文化浸润、感染、熏陶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历史自信、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鲜明底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论述文化自信,强调文化自信是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提出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而绵延不绝、迭遭忧患而经久不衰,是我们历史自信、文化自信的底气。坚定文化自信,就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浸润、感染和熏陶人,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一切工作的生命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事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文化是国家、民族的灵魂,注重文化的浸润、感染、熏陶,既要重视显性教育,也要重视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实现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的效果。一方面,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开好选择性必修课——“四史”课,引导当代大学生在全面了解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过程中,做到历史自觉、文化自觉。另一方面,鼓励、引导当代大学生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进入社会大课堂,通过开展社会实践、社会活动,切身感受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逐渐将历史自觉、文化自觉内化为坚定的文化自信。

  培育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用核心价值观驾驭算法

  在建设文化强国的伟大进程中,互联网在巩固主流意识形态主导地位、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等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如何使网络这个最大变量变成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提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并成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滋养社会,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网络空间是不同意识形态之间较量的主阵地、最前沿,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算法等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空间的国家战略地位仍在不断强化。因此,网络文化建设需要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驾驭各类新技术。当代大学生是网络空间的“原住民”,几乎无人不网、无日不网、无处不网,他们的很多思想问题也往往因网而生、因网而增。当前,培育积极向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网络文化,既要进行技术、制度层面的建构,又要展开文化层面的引领和塑造,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加强正面网络信息内容的供给,着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适应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时代特征,全面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正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我们能够抓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机遇,有效化解国际国内的各类风险挑战。当前,“两个大局”相互激荡、“两个百年”历史交汇,我国正处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生力军的青年学生需要应对前所未有的复杂形势和严峻挑战。越是如此,越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当代大学生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一方面,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功夫。加快推进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到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各方面和全过程,形成广泛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广泛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良好氛围。“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正确认识和科学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另一方面,在深化内化转化上下功夫。持续加强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学习、研究、阐释,进一步深化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规律性认识,促进习近平文化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培养一批又一批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有利文化条件。

  【本文系202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网络空间意识形态治理体系研究”(课题编号:20BKS201)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