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元明清宫廷史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2025-10-1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班晓悦)9月22-23日,“声明文物——第四届元明清宫廷史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由故宫博物院故宫学研究院主办,金隅琉璃文化创意产业园支持。
  会议开幕式由故宫博物院故宫学研究院执行院长兼秘书长王子林主持,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朱鸿文,金隅集团总经理助理、投资物业管理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传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推进学术故宫建设
  朱鸿文强调无论是战火纷飞的动荡岁月,还是和平的新时代,学术研究始终是故宫博物院的重要工作。多年来故宫博物院致力于故宫学的深入探索与发展,不断挖掘故宫的丰富历史文化内涵,搭建开放式高层次平台,实现故宫学术研究、人才梯队、著作出版和对外交流的高质量发展。当前,故宫博物院积极推进“四个故宫”,尤其是学术故宫建设,深知只有不断加强学术研究,才能更好地保护文化遗产,让故宫所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光芒。故宫博物院将总结百年发展经验,更加开放、深入挖掘故宫及藏品所承载的中华优秀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升文化自信,助力文化强国建设。元明清宫廷史学术研讨会已成功举办三届,受到学界关注与支持。未来故宫博物院将继续加强与社会各界合作,特别是与高校、科研机构的紧密联系,共同推动故宫学术研究不断迈向新的高度。
  徐传辉表示,金隅琉璃文化创意产业园与故宫博物院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紧密合作,琉璃窑的重生、发展离不开故宫博物院的支持和大力帮助。在琉璃技艺的保护和研究过程中,故宫博物院的专业指导使传统工艺得以科学传承、创新发展。本次会议是为传统工艺与现代学术搭建宝贵交流平台,期待未来能够与故宫博物院深化合作,共同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取得新的成就。
  拓展元明清宫廷史研究的广度与深度
  主题报告环节由故宫博物院故宫学研究院副秘书长李文君主持。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余辉,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王军、北京服装学院助理教授刘畅、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张龙,王子林作为学术代表作主题报告。
  余辉探讨了从大蒙古国时期至元代宫廷绘画机构调整、补充和完善的过程。他认为,宫廷机构的建立与发展与哈剌和林、上都、大都都城和宫殿的营造、迁徙密切相关。有画家的文官机构主要是翰林兼国史院和集贤院,元初将大蒙古国时期的经籍所发展为秘书监,作为内府书画典籍的收藏和鉴定机构,与后来相继组建的奎章阁学士院、宣文阁、端本堂等承担更高层的书画鉴藏和创作活动。在这些与绘画相关的宫廷机构里,先后绘制出了许多艺术精品,如《元世祖出猎图》《元代帝后像》等尚需重新或深入解读;而域外绘画在元朝宫廷也留下了珍贵的艺术痕迹,如《秋林群鹿图》《丹枫呦鹿图》等,体现了中外绘画技艺在元朝相融合的艺术面貌。
  在王军看来,阴阳哲学乃中国文化的根基。紫禁城平面规划以9/7明堂比例取义“道生一”,以显示天子受命于天,又通过阴阳模数网格施划地盘、定位建筑,以表现“阴阳合和而万物生”,这就呈现了中国古代创世纪哲学观念。这一观念认为万物化生皆源于道,具有极强的包容性,支撑了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紫禁城平面规划对阴阳模数的运用并非孤例,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与清晰的传承脉络。其建筑制度源出上古天文与人文,直通农业文明的原点;其所承载的知识与思想体系,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伟大见证。
  刘畅以《徐显卿宦迹图·步祷道行》为例,提出步祷仪是正式雩祭之前罪罚性质的仪式的观点。他认为,明朝万历皇帝、文武百官、宦官的衣着服饰蕴含着深刻的政治观念和礼乐文化背景。在罪罚背景下,万历皇帝着青色布圆领袍和草屝,表明感天动地求取甘霖的决心,彰显致礼甚恭的神圣和庄严;文武百官的丝袍皂变是以“主动僭越”明示陪祭身份,宦官皂色交领直身袍与百官圆领相区别,强调宦官是维护皇族独尊的政治特权。
  张龙从山形水势、建筑意象和文化内涵三个层面,探讨了惠山园、廓然大公和镜清斋三园再现惠山印象的方式异同,揭示三园“九龙在望”“会心奥旷”的空间意象,以及清代皇家园林集仿江南胜境的历史。他认为,满族文化包含浓厚游猎传统,入主中原后势必与中原文化、江南士文化发生碰撞,为巩固统治,交流互鉴是必然选择。康乾二帝南巡,目的在于考察民意,笼络南方士族,吸收南方文化,彰显作为帝王的胸襟和胆略,宣扬大清国策和皇威。惠山印象寓于皇家园林之中,不仅展示了高雅的皇家品味和审美,更是“天下大同”政治理想的物质化表达。
  王子林以乾隆寝宫养心殿为研究对象,认为乾隆的身份除了皇帝外,还是长春居士,同时又接受了章嘉国师的灌顶,是章嘉的入门弟子,因此于寝宫养心殿创建了十分隐蔽的修行空间长春书屋和仙楼佛堂。后于太上皇宫养性殿又作了空间复制,并于养心殿和养性殿分别增建了耳房梅坞和香雪,使养心殿、养性殿西暖阁北部空间形成一个完整、隐秘的居家修行空间。长春书屋、仙楼佛堂、梅坞、香雪的建造过程,揭示了乾隆的三种身份——居士、皇帝和文殊菩萨化身的转轮圣王通过空间建构得以实现的过程以及最终的修行悟道。乾隆借《长春书屋》组诗来阐释梅花与春、仁的关系,是为了守位以仁,建构新的传位统绪。
  本次会议分为元明清城市建筑与典制研究、元明清宫廷艺术与文物研究两个主题。在元明清城市建筑与典制研究组,与会代表围绕元大都相关研究、明代的宫廷建筑与制度、故宫的建筑与装饰、盛京制度与仪式、清代典章与仪制等主题展开讨论。元明清宫廷艺术与文物研究组,与会代表围绕明清绘画作品与收藏及传播、画法、颜料、织物与服饰、礼器、戏曲研究等主题展开讨论。
  会议闭幕式由故宫博物院故宫学研究院副秘书长徐华烽主持,王子林作学术总结发言。王子林表示,与会学者围绕元明清宫廷史的核心议题展开了多场深入对话,研究视野更加开阔,方法愈趋多元。既有对元大都、紫禁城、养心殿、文华殿、盛京围场等空间与建筑的细致考析,也有对宫廷书画、织物、玉器、颜料等物质文化的深入探讨;既关注礼制与音乐的政治意涵,也留意戏曲、服饰、器物背后所反映的技术交流、族群互动与意识形态建构。尤其不少学者从档案、图像、实物出发,结合跨学科视角,提出了富有新见的阐释,体现出宫廷史研究正在走向更精细、更立体、更包容的发展阶段。这些成果既展现了当前学界对元明清宫廷史研究的广度与深度,更以实证研究呼应了故宫博物院守护文明根脉、传承文化瑰宝的历史使命。
【编辑:齐泽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