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体系”建设】教育学:中国的和世界的

2022-07-0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从教育学的结构看,学者对科学、教育学都有不同理解,如对知识、科学、真理、理论等的不同认识。知识是“普遍的真”、“经验的真”或者“约定的真”;科学是“经验的真关系”(science),也可能是“成系统的认识”(Wissenschaft);真理可能是事实的真,也可能是“主义”的真(正义);理论可以是科学理论,也可能是价值理论,或者“科学+价值”的理论。

  教育学内部的分裂决定了教育学方法论的分裂,大致形成经验主义的科学和直觉主义的人文学两种研究范式,而不同研究范式产生了不同的教育学内容,它们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各不相同。基于经验主义范式的科学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客观见诸于主观,无论在自然领域和社会领域都是如此,不容主观臆断,拒绝主观意志;基于直觉主义范式的价值具有主观性,受文化和历史传统影响,不排斥主观意志。

  中国教育学体系建设不能不受教育学内容和研究范式特征的影响。中国教育学同样包含心理学的、社会科学的、伦理学的不同性质内容。最能体现“中国”的,是其中的伦理学。中国教育是根植于中国人的生活方式的,中国教育学中伦理部分根植于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亦是中国教育学的“中国”性。马克思主义既是科学,亦是价值观。但中国教育学中的伦理学也包括人类共同价值,像自由、民主、正义等。能体现中国的,还有教育学研究的中国教育特殊问题,像减轻中小学生学习负担、提升他们创新能力、集中管理条件下教育改革和发展效率提升等,但研究中国教育问题的范式(主要是科学范式)是普遍的。中国丰富的教育实践为教育学生长提供了肥沃土壤,中国教育学建设须以研究和解决中国教育实践问题为出发点,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对事实问题采用科学的方法,不能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

  中国教育学体系和世界教育学体系不是两个并行甚至排斥的体系,而是两个相互交叉、重叠的体系,中国教育学体系既包括研究的基本逻辑、教育科学知识、人类共同价值等与世界教育体系共有的部分,也拥有基于中国文化的生活方式和价值的独特方面,是开放的、国际化的。

  中国教育学对世界教育学的贡献,不能总往后看,主要寄希望于中国传统智慧。因为世界范围内,信仰和生活方式是多样的,教育和教育学也是多样的。因此,更要依靠对中国教育实践中具体问题的研究,形成具有普遍意义的、新的科学认识和科学理论。如此,中国教育学才可能真正成为世界教育学的主流。

 

  (作者系广州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教授,本文系作者在第一届广州大学教育学院行知教育学术论坛上的发言。中国社会科学网 王晏清/整理)

关键词:教育学;学科建设;中国教育实践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责编:毕雁 实习编辑:余金金)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