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强国】将强国梦融入新时代青少年的理想信念教育

2023-10-0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5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树人要先立德,成人后方能成才。故而,从人才培养视角来看,教育强国首要的是将强国梦融入新时代青少年的理想信念教育之中,让青少年从小胸怀报国之志,构筑强国梦想。

  在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背景下,教育不仅要在一般的意义上培养人,使人身心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而且要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即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样的人才不仅能够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而且能够在民族复兴、强国建设的过程中发挥创造、创新活力。将强国梦融入新时代青少年的理想信念教育,不仅要充分利用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也应以优秀共产党人为榜样,通过认真学习、领悟党的教育政策、人才政策,改进教育教学方式来实现。

构筑青少年的强国梦应正确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激励作用

  在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儒家的人才观主张为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主张通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以至于齐家、治国、平天下。也就是说,成人和成才是一体的,成人就要成大写的人,成为视天下为一家的人。在新时代,成人和成才就是要成为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为国家着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胜任建设社会主义强国使命的人。

  在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强国梦想和强国责任担当,不仅体现在士大夫阶层的理想精神追求层面,也体现为对一般社会民众的要求上。因此,爱国和为国家安定、强大而努力奋斗也体现在每个人的责任担当层面。如陆游的诗句“位卑未敢忘忧国”体现的正是这种告诫,这也与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之告诫相呼应。那么在新时代,这种告诫则意味着把“爱国、为国”之思想植入每一个青少年的心灵,使他们真切感受到个人和国家之间命运共同体的关系。

  另外,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中,爱国和为国也体现在不同的层面,既体现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精忠报国”这样的为国牺牲精神,也体现在“苟利国家,不求富贵”“清楚做人、明白做事”等修身齐家的要求上。因此,用优秀传统文化开展强国教育,既要树立青少年为国奉献的精神和志向,也体现在青少年从自身做起做合格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的要求上。

构筑青少年的强国梦应充分发挥优秀共产党人的示范引领作用

  优秀共产党员和伟大的革命先驱周恩来同志在少年时代就树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想信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在新时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转换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的新时代使命。这不仅体现着在新时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在新时代,教育要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一代又一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确保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后继有人,教育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着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永远听党话、跟党走,矢志奉献国家和人民。

  中国早期优秀共产党员谢觉哉也指出,“活着,为的是替整体做点事,滴水是有粘润作用,但滴水必加入海河,才能成为波涛”。这道出了个体与整体、个人与国家的关系。这也如同徐特立同志说的那样,爱国不仅是一种义务,也是一种光荣。可见,青少年的人生价值就是要积极为整体做事、为国家做事,在为国家努力做事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总之,在每一位优秀共产党员的身上都体现着先公后私、先人后己、先国家后小家的精神品质,他们都在理想信念上把民族大义和国家富强放在心上,在具体工作中爱岗敬业、开拓创新,严肃、认真、负责对待自己的工作,他们的言行举止,他们的故事和成就理应成为青少年学习的对象。通过这一途径进行教育,也有利于实现人才培养的正确政治导向、价值导向,有利于青少年在矢志奉献国家和人民的过程中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构筑青少年的强国梦应改进教学方式切实提升教育的效果

  要以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方式开展教育强国理想信念教育。在具体的教育策略方法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改革创新,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用心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教材”,“以教育理念、体系、制度、内容、方法、治理现代化为基本路径”。因此,在开展青少年教育强国理想信念教育方面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有明确的教育意识。将强国梦融入新时代青少年的理想信念教育,不是可有可无的,也不会自然而然地实现,而要有明确的教育意识。当代青少年通过互联网或者观看西方影视作品等途径,难免会受到西方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等思潮的影响,青少年也会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中受到市场文化的影响。一些青少年受不良价值观的影响,沉迷于对自身利益的关注,视为国、为民的理想抱负为少数人的责任,甚至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种对大我的构建视为好高骛远和不切实际。这种认识不仅会消解青少年心中的大我,而且会对社会和国家的凝聚力构成巨大挑战,不利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因此,要明确和不断强化将强国梦融入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的意识,以抵御不良价值观的影响,切实做到把握教育的政治方向和价值方向,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矢志奉献国家和人民的有用之才。

  其次,要改进教育方式。从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当前的社会环境来看,我国的青少年生而具有爱国之心和报国、强国之志,但是每个人也有个体的需求、个体的生活阅历。因此,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要巧妙地将青少年的小我和大我贯通起来,使他们推己及人,进而仁爱天下。或者说,改进教育方式的关键,一是要培养仁爱这样的基本价值观,使青少年能爱己、爱人,进而爱国家;二是教育要接地气、生活化。爱国和报国有不同的精神层面和实践层面,尤其是在和平年代,爱国之心和强国之志更多体现在青少年自身的人格修炼、生活习惯的养成以及对待他人和具体工作的态度上。做好自我、团结友爱、孝敬父母、尊敬师长、认真学习、努力工作从根本意义上看也是爱国、强国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和基础。因而,将青少年的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与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读书这样的理想抱负结合起来才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最后,还要拓展教育途径和实行系统化培养模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教育强国要“以教育理念、体系、制度、内容、方法、治理现代化为基本路径,以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为核心功能,最终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将强国梦融入新时代青少年的理想信念教育也需要相应的制度保障体系和相应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就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而言,不仅需要专题的研究和专门的教育,也要深度融入课程思政,结合具体学科内容对青少年进行教育强国的理想信念教育。同时,做好引导和管理,占领和用好网络教育这块重要阵地,提高网络育人的能力,培养能够明辨是非、能为己负责和为国效力的新时代青少年。

  (作者系河南大学教育学部教授)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毕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