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新质人才超前培育 助推浙江新质生产力跃升

2024-07-2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6次亲临浙江考察指导,特别是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时赋予浙江“中国式现代化的先行者”新定位和“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新篇章”新使命。
  新质人才是一种具备生成新质生产力核心要素的新型人才样态,是在前沿技术创新与应用中具备持续深度跨界学习和求新创新用新励新综合素养的高能级劳动者。新质人才是人才观和人才样态的范式创新,也是破解新质生产力和高质量发展症结的关键着力点。2023年9月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考察调研、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多个场合,反复强调“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加快推动浙江新质生产力格局塑造,2024年浙江省委“新春第一会”提出全面加强“三支队伍”,以识才、育才、引才、聚才、用才、护才的“大人才观”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高能级建设者。在新技术大变革、新质生产力提升与高质量发展牵引的综合态势下,超前培育打造新质人才群浙江示范省域,对于助推浙江新质生产力持续涌现、助力浙江践行中国式现代化“先行者”“新篇章”具有基石意义。
  一、新质生产力亟需新质人才作为可持续动能
  与传统生产力相比,新质生产力高度依赖新型科技要素与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的交叉融合与质变驱动。简言之,新质生产力是由“高素质”劳动者、“新介质”劳动资料、“新性质”劳动工具、“新要质”劳动对象的交叉融合质变而产生,是以新型科技创新为内核,以新兴未来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为景象的一种新样态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突出表现为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优配、行业产业突破性升级、产品质量阶梯性跃升、社会关系结构性优化、价值文化颠覆性升维、管理模式创造性革新,等等。新质生产力的关键特质是前沿科技创新成为核心动能,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标识,其技术含金量更高、知识驱动力更强、综合效能性更优,是当代生产力演化中的一种能级跃迁。新质生产力是在新科技从创意到应用的长链条、宽领域、广场景的交叉实践中而涌现形成的,并通过复杂迭代而持续激活更新。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已成为中央和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和新引擎。
  人才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具生机的能动主体,传统生产力向新质生产力的跃迁,关键要把新质人才作为基石性、源头性、战略性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也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新质人才是一种具备生成新质生产力核心要素的新型人才样态,是在前沿技术创新并应用形成新业态、新工艺、新材料、新模式、新管理、新思维的过程中,具备持续深度跨界学习和求新创新用新励新的综合素养的高能级劳动者。相较于常规人才,新质人才的核心特质就是其在新质生产力链条节点中系统掌握相应元知识、元技能、元方法,具备跨界创新、融合创业与迁移应用的综合“元素养”。
  新质生产力的有效形成、延伸辐射与效能转化,需要政府、市场与社会的“大生态”支撑,因此需要在党政军企商产学研“全生态链”中建设形成一批专业特色显著、科创素养高、干事创业能级高的新质人才群,这既包括科学家、企业家、创业者、领导者、管理者,也包括决策者、研究者、教育者、工程师、投资者,还包括工匠家、设计师、建筑师、创意师、高级技师等。
  二、新质人才的主要类型及其未来作用场景
  新质人才大体可分为四类:理论原创型新质人才、干事创业型新质人才、技能工匠型新质人才、安全保障型新质人才。
  理论原创型新质人才是熟知新质要素生成演变规律,对新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中的算法、云计算、数据架构、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底层逻辑具备扎实的原理、知识与方法体系,是最具原创性和持续自我智力更新能力的人才样态。理论原创型新质人才群将集中活跃于高水平科研院所、高水平智库、中枢头部企业研发部门、核心党政军法等领域的研创部门之中,致力于追求前沿新型和颠覆性技术的基本理论创新,将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编辑、深海空天、未来网络等前沿科技和未来产业中的“智力中枢”和“智力生力军”,并将在这些领域及其辐射领域发挥原始性知识创新、标杆性科创应用、引领性创新创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基础与关键作用。
  干事创业型新质人才是领先掌握新质生产资料与生产要素,在新能源、先进制造、电子信息、深海空天等战略新兴产业中掌握新材料、新原料、新工艺、新工具的科研优势、科创特色和领头实力,是新质人才链中兼具基础科技理论创新、孵化创业与复杂场景前瞻决策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样态。这类人才群表现为前沿新兴领域中卓越的科学家、工程师、企业家、管理者、研究者、艺术家与决策者,具备相应领域的前沿理论创新与务实复合应用的综合能级,具备引领工艺流程出新、带领前沿领域创新创业、驱动产品样态与管理模式超前创新、撬动产业行业模式升级转型、具备重大情景精准前瞻决策等的综合新质素养。这类人才将是高水平实干创新创业的关键群体,因此也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能动者。
  技能工匠型新质人才是熟知熟用新质生产工具、战略新兴行业管理、公私关键部门基础软硬件及信息系统,并对该领域的管理实践、前沿工具开发、应用动态及发展趋势具备敏锐跟踪与准确分析研判能力的新型人才样态。新质生产工具与生产资料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必备要素,熟知善用新质工具与资料的新质人才是形成新质生产力必要的高能级劳动者。在社会场景愈趋信息化智能化的背景下,这类人才群对于前沿科创企业、行业领头企业、成长型市场主体、重要党政军法部门、大型社会组织、高端智库、重要研发部门等,在获取动态情报、实现前瞻决策、赢取发展主动权等方面将发挥十分关键的智力与技术支撑。
  安全保障型新质人才是熟知新质安全理念与善用新质安全手段,对新产品、新材料、新业态、新工具等新质生产力要素中的风险与不确定性具备敏锐识别力,并具备活用善用新生科技手段防范和化解风险与不确定性的综合能力和素养的新人才样态。安全保障型新质人才是新质人才群中极为特殊的一组人才群。创新与风险既对立又统一于新质生产力的生产与发展过程,新质要素的形成与应用必将持续产生各类新质风险,一个良性可持续的新质生产力的追逐过程就必然需要统筹处理创新与风险。在依托人脸识别、基因编辑、深度伪造、人工智能等创新应用以推动新质生产力的浪潮下,新质安全人才群将是党政军企商产学研“全生态链”中保障其涉密涉敏数据安全、信息系统安全、网络舆论安全以及科技伦理安全的必不可少的“安全阀”和“安全网”,也是以数字化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保障与支撑国家安全的一支不可替代、不可或缺的人才群。
  新质人才群是一群科创素养高、干事创业热情高、公共责任与使命感强的独特人才群,在人才雁形中具有领头雁、支点雁的作用。新质人才群将是党政军企商产学研“全生态链”中有能力生成高质量创新成果并转化为新管理新思维、新材料新产品、新动能新行业的生力军,因此也是能贡献新质生产力的最具创造性和活力的生力军,也是助推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高能级建设者。
  三、超前打造新质人才群浙江示范省域
  要紧密围绕浙江省人才强省的定位与部署,基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人才世情国情省情以及人才生成生长规律,前瞻性地铸造新质人才群的大生态,超前打造新质人才群浙江示范省域。
  (一)前瞻部署新质人才群在浙江“先行者”“新篇章”中的战略定位
  将超前培养新质人才群作为浙江坚定践行中国式现代化“先行者”“新篇章”的关键抓手,着力铸就高能级人才培养的“浙江示范省域”。在浙江省委省政府推动技能型社会、高能级人才、三支队伍、“大人才观”等战略部署与实施中,将新质人才群定位为浙江新质生产力和高质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可持续“元动能”,让浙江成为新质人才持续涌现的高地、样板与示范省域。
  将新质人才群的生成与成长全面融入到浙江党政军企商产学研“全生态链”的改革与建设之中,将人才强省、人才兴省的“一号工程”的重点锁定在新质人才群的超前培育。为此要激活做精浙江政务、教育、企业、产业、城市、人文、地缘的七大复合优势,将新质人才群培育过程全面深度融入决策链、政务链、科教链、产业链、研发链、技术链、场景链、保障链、文化链的“全链条螺旋嵌套体系”之中。
  (二)系统研究新质人才群的生成与发展规律
  科学系统研究新质人才生成发展的规律与条件。依据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全生命周期成长规律,研究新质人才的培育、吸引、激发、塑造、尊重与爱护的全周期规律,研究识才、育才、引才、聚才、用才、护才的“大人才链”形成机理。
  科学研究新质人才的类型、结构与影响。识别新质人才群的结构组成、成长梯度与发展生态,研判新质人才群的演变趋势、流动规律与未来人才样态。研究新质人才群与技术变革、经济社会创新、发展质量、国家治理现代化和大国博弈等重要战略议题的耦合协调规律。
  着力研究新质人才群形成的浙江路径。深入调查探索和研究浙江省打造新质人才群示范省域的优劣势及机会和局限,科学研究与研判浙江省新质人才群示范省域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与路径。
  (三)灵活塑造新质人才群的产业生态
  充满活力的新质产业生态是产生、激励与留住新质人才的必要土壤与实验田。
  激活用活新质产业的浙江名片。加速积累与塑造新能源、智慧城市、移动通信、智能感知等新质产业的浙江名片,激活先发优势,拓展新质场景,打造良性竞合的新质产业链和产业生态,为新质人才持续涌现提供活力土壤。
  做精高能级科创平台的策源、辐射与营造。对标全球领头科创平台,加大城西科创大走廊、未来科技城、宁波甬江科创区等高能级科创平台,集聚之江实验室、西湖大学、国科大杭高院、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研究所等名校名院名所的综合集成优势,重点推进高精尖特的新型实验室、独特研发机构、龙头科技企业、国家级重点研究团队与前沿重大攻关团队。
  做活高能级团队的激励与带动。精准锁定新一轮产业变革与科技革命的前沿点和制高域,着力推进浙江“未来工厂”“500强榜单”“科技小巨人”、科创板上市企业等龙头型科技研发与市场孵化,针对其中关键核心领域、根部技术、枢纽环节中的科技领军人才、顶尖开创人才与团队、首席科技官(CTO)、青年科技人才、特殊方向博硕士等,应针对性强地细化人才引育和激励的颗粒度,灵活实施前沿项目直接委托、高能人才定向培育、特殊项目独立管理考核等更加宽松和激励性的配套,培养具有国际战略与本土情怀的超级科学家、超级企业家、超级管理家、超级学者、超级工匠、超级设计师等。
  (四)夯实拓宽优质新质教育的基石作用
  深入调查研究并实施新质人才教育工程。要创新高等教育管理和教育教学理念,增强浙江大学、西湖大学及省市属综合型大学的理工农医经管法文等学科教育对新质人才培养提供系统知识、原理和方法的基础地位。
  优化省市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与布局,突出职业院校专业教育与科技创新和应用的对接度。完善小初高大四个教育阶段在科学、技术、工程、数学(STEM)上的科学素养课程体系,基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目标设置专业与通识课程体系。
  聚焦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而改设新设专业、课程、赛会、实验室等。教育教学要突出数字素养和实践操作能力,做实校企联训、课外实践、联合培养、联合导师、联合项目、学徒制、“旋转门”等机制,畅通学思用贯通、知信行转化的渠道。
  (五)做优做活新质外籍人才的引育用
  借助全球人才流动正从欧美扩散至亚洲的大趋势,提升外籍高端人才对浙江城市经济发展前景、教育交流与创新创业的关注度,有针对性地创设平台、团队、硬件、驻地身份、快速通道、经费与生活保障等支持条件,适时将外籍高端人才纳入重点人才工程培育名单。
  做好优质人才引育试点。杭州、宁波、绍兴等有条件的城市可率先开展外籍“高精尖缺”人才认定标准试点、全球青年人才计划、全球青年科技领军人才计划等,主动争取国际高端科技、创新、人才的学术论坛、赛会落户浙江。
  (六)沉浸式塑造自觉自为的新质人才文化
  人才文化反映了社会整体的人才观、人才精神、人才风貌和人才追求,对培养培育新质人才群具有潜移默化的引导、推动和塑造作用。
  推进人才观变革,践行与新质生产力需求相符合的“新质人才观”。在学校、企业、社区、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全社会沉浸式地营造这样一种新质人才观,即人人都“想成为新质人才、能成为新质人才、善塑新质人才、能引新质人才、用活新质人才、尊重新质人才、留住新质人才”,让新质人才观成为引领推动浙江提升新质生产力和践行中国式现代化“新定位”“新篇章”的不竭思想动力。
  兴盛新质人才文化,依托新质人才文化涵养全省域的创新创业实践。在浙江党政军企商产学研“全生态链”中,让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企业家精神与勇于尝新、活力创新、善于用新、奖优励新的新质人才文化充满全行业、全领域、全流程、全场景之中,将“努力成为新质人才”内化为一种自觉自为的“职人气质”和全社会追逐的新风气新风尚,让新质人才文化成为涵养高能级人才群的肥沃土壤和建造新质人才群浙江示范省域的强大力量。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中国国门安全新格局塑造能力研究”(23BZZ017);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课题“大国战略竞争背景下‘一带一路’数字基建合作的政治风险及应对策略研究”(24NDQN055YB)
  (廖丹子,浙江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张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