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数字经济与城市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

2025-07-1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刘越)7月2日,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在国家会议中心开幕。作为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承办的“数字经济与城市发展论坛”于7月4日在国家会议中心举办。此次论坛旨在深入推进实数融合、数智转型,助力北京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推动加快形成具有北京特色的新质生产力。

会议现场 主办方供图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总工程师李辉在致辞中表示,2024年北京数字经济实现五大领域创新突破,包括人工智能实现突破性进展、数字产业化动能不断释放、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示范成效显著、“一区一品”特色发展格局深化、构建面向全球的对外开放格局。2025年北京以数字经济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正在加快构建数字生态与城市发展的融合新范式。他表示北京市经信局将与北京市社会科学院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工作。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谢辉表示,将以举办此次论坛为新的起点,进一步汇聚产学研各方智慧,着力构建常态化、可持续、高层次的协同创新机制。紧密对接北京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生动实践,聚焦数字经济赋能城市发展的前沿领域,深化前瞻性、趋势性问题研究,持续做深、做强、做精数字经济研究品牌。

  国家信息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徐强提出,推动智慧城市与数字经济互促共生、协同发展,要以城市为支撑加快推动产业全面转型升级,以城市为依托持续深化数字经济开放合作,以城市为载体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AI CITY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要加快推动“数字中国”到“数智中国”。未来应共筑数字基建标杆,夯实发展底座;擘画数据流通蓝图,激活要素价值;探索应用创新路径,赋能产业变革;筑牢治理协同防线,守护数字安全。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管理研究所副所长毕娟代表课题组发布《中国数字经济产业创新评估报告》。该报告显示,北京创新指数位列全国首位,报告从梯队分布、重点指标、不同区域、主要经济圈、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等维度评价全国各地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并从产业结构数字化转型升级、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人才培养、强化技术创新能力、开发数字政务平台、推进数据开放和共享等角度提出对策建议。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范文仲认为,城市金融发展目标应从规模转向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提高透明度,寻找“双向创新”平衡之路。人工智能时代应大力推动数智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数据高效供给,加强算力支撑作用,保障大模型稳健发展。他认为,金融机构与服务模式的趋势呈现四大变迁:数据分析从定期财务报表向实时数据画像转变,支付结算从法币银行账户体系向稳定币交易账本转变,募资方式从企业上市发行股票向RWA数字资产代币化转变,投资机构从传统公司模式向数智合约社区转变。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家治理教研部研究员翟云表示,面对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新形势,数字经济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动能。他从通数、汇数、放数、配数、用数、治数六个角度提出应开展数据筑基工程,推动政务数据共享,加快公共数据开放,实施数据授权运营,探索数据场景应用,优化数据发展生态。通过打造技术体系、体制机制、法律体系三个体系来强化数据治理。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李勇坚提出,数字技术变革重塑城市新质生产力三要素:劳动者转型实现技能与角色升级、劳动资料的智能化工具革命以及劳动对象数据成为新要素。数字组织变革优化城市生产要素配置,数字经济制度推动城市新型生产关系形成。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数字经济发展面临技术层面的数据要素与核心技术的短板制约,组织层面的生产协同与效率优化的现实矛盾,制度层面的创新驱动与市场规范的双重挑战。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马亮认为,智慧城市发展实现了从概念到技术,到产业,再到国家战略的转型发展过程。他表示,智慧城市建设要处理两对关系:一是价值和技术或者目标和手段的关系,二是技术与人、组织的关系。在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时,数字化推动转型,转型保障数字化,实现两者的并驾齐驱是关键。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所所长、长聘教授戎珂认为,未来中美竞争将集中在“天地空灵”四大产业中。目前我国在“天”,商业航天方面,开放程度和应用场景还有待提升和增加;在“地”,智能互联方面,生产力无法得到充分释放;在“空”,低空经济方面,面临技术与安全性等挑战;在“灵”,虚拟空间方面,面临“脱实向虚”担忧与监管不确定性等挑战。他建议从产业协同、货币政策、对外开放和人才引育四大方面推动“天地空灵”产业体系发展,助力北京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发展道路。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信息政策所副所长殷利梅表示,工业数据是数据驱动城市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石。她通过对研发设计、中试验证、生产制造等方面超70个工业领域的数据要素应用场景典型案例展开剖析,提出开展工业高质量数据集建设、流通和应用,推动数据更好赋能城市产业发展的建议,强化赋能支撑夯实城市产业发展数据底座,坚持场景引领深化数据赋能城市产业发展,推进多方协同持续优化城市产业发展生态。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产业与规划研究所数字孪生与城市数字化研究部主任崔颖表示,人工智能正在驱动城市进入全域数智化转型新阶段。她提出要推动城市全域数智化转型发展,一是加快建设城市数据流通设施,打造多跨数据协作网络,培育高质量数据生态;二是遵循适用实用发展原则,循序渐进完善城市大模型服务生态;三是强化城市全域场景开放与要素支持,产城融合促进人工智能深度应用;四是坚持分级分类,制定符合城市“基因”的转型路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中国联通研究院数字经济研究中心总监杨锦洲认为,具身智能将重塑经济社会格局、催生新算力需求,京津冀具有北京智能基因、河北清洁能源底座、天津智造动脉的黄金三角优势。他建议,布局一条智算长廊主轴、三类边缘算力节点、一个能源—算力—网络协同范式、一个开放试验场的“智算长廊”的四大战略,打造北京聚焦研发、天津中试转化、河北规模化制造、雄安试点落地的“技术—制造—应用”三位一体的区域协同新模式。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杨伟国表示,本次论坛对于深刻理解和把握发展数智转型与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的重大战略意义和重要内容,为未来开展数字经济与城市发展的研究工作,尤其是探索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北京经验,推动新时代首都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会议现场 主办方供图

  当前,北京市正在稳步推进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数字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在重点领域取得显著成效。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数字经济与城市发展专题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数字经济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构建起一个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的交流合作平台,更为推动北京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启发思维、探索路径、共谋发展。

【编辑:张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