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与研究展望研讨会举行

2025-07-0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明海英)61520日,“第十届北京大学空间计量经济学前沿暑期学校结业仪式”在河南举行。期间,举行了“空间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与研究展望”专题研讨会。国内外多名学者齐聚一堂,共同见证暑期学校创办十周年,并围绕学科教学改革与前沿研究方向展开深度探讨。  

  打造更具国际影响力的学术交流平台 

  2016年,面对国内空间计量经济学教学体系薄弱、研究力量分散的困境,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沈体雁联合国际学者发起“空间计量经济学前沿暑期学校”。10年来,这一平台已从最初聚焦基础理论与主流软件操作,逐步拓展至时空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知识图谱、空间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SCGE)等前沿领域,构建起“理论—方法—应用—实操”全链条课程体系。 

  沈体雁介绍,10年来,暑期学校累计培养学员超3000名,覆盖全球30余个国家的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事业单位,专业背景横跨经济学、地理学、社会学、政治学、公共管理等10余个学科。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卢克・安索林(Luc Anselin),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斯提沃特・福瑞斯汉姆(Stewart Fotheringham)等国际学者持续授课。他表示,随着方法论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应用场景的持续拓展,空间计量经济学将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发挥更加关键的作用。未来将以暑期学校为依托,打造更具国际影响力的学术交流平台,推动空间计量经济学在教学、科研、应用层面的深度创新,为解决现实问题、服务国家战略贡献学科力量。 

  “这里不仅是课堂,更是学术创新的‘反应堆’。”重庆大学副教授于瀚辰表示,线上线下融合模式、跨学科研讨小组、实操工作坊等创新设计,使学员在碰撞中激发研究灵感。2024年暑期学校学员的论文中,逾40%发表于SSCI/SCI期刊,其中15篇聚焦“人工智能+空间计量”交叉领域。  

  推动空间计量向“智能范式”转型 

  斯提沃特・福瑞斯汉姆在发言中高度评价了暑期学校对中国空间计量经济学发展的贡献。他表示,空间计量经济学在解决空间不平等以及资源分配等现实问题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与社会应用价值,因应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亟需将机器学习、大语言模型与传统空间计量模型深度耦合,推动空间计量向“智能范式”转型。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耀军分享了“空间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经验,强调通过案例教学与实验操作提升学生应用能力、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 

  北京大学教授孙铁山围绕“公共管理学科下空间计量经济学教学思路”,结合公共政策分析案例阐述了学科交叉融合的教学路径。 

  中南民族大学教授甘天琦探讨了“空间计量经济学理论与实验教学体系构建”。他表示,要构建“理论—实验—实践”闭环教学模式和包括基础层、核心层、前沿层在内的“三阶渗透式”教学框架,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从空间思维培养到复杂问题建模的渐进路径,组建“空间计量经济学教学联盟”,加强空间计量实验室、案例库、数据库建设,以促进教学标准化和规范化。 

  会议总结阶段,沈体雁表示,面对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技术浪潮,空间计量经济学需进一步强化“方法创新”与“问题导向”,既要夯实理论根基,也要聚焦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复杂空间问题,如区域协调发展、城市治理现代化等。 

  会议由北京大学研究生院、河南大学地理科学与工程学部、中国区域科学协会联合主办。 

【编辑:张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