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岭南杯”中国经济发展案例分析大赛总决赛在中大举行

2024-04-0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会议海报展示 主办方供图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李永杰 通讯员 刘相淳 施瑾洋)3月30日下午,第二届“岭南杯”中国经济发展案例分析大赛总决赛在中山大学南校园怀士堂举行。 
  中山大学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牢记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坚持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中山大学创新策划了“岭南杯”中国经济发展案例分析大赛,立足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通过专业化的视角来讲述好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正能量故事,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
  中山大学原副校长、经管学部主任、岭南学院院长李善民在大赛开幕致辞中表示,高校作为经济学人才培养主阵地,不仅要培养学生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更需要培养其家国情怀和实践精神,讲好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故事。他希望,在此次比赛的号召影响下,能有越来越多的同学扎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沃土,让越来越多精彩的中国经济故事得到发掘和传播。
  进入总决赛的7支队伍分别来自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深圳大学。本次岭南杯总决赛由现场展示和现场答辩两部分组成。参赛队伍用他们扎实的学科知识与抖擞的精神风貌,为现场观众们带来了精彩的案例分析,探索数实融合和赋能产业发展的典型案例。这些案例涵盖了服装业、农村电商、智慧城市、卫浴行业、城市商业银行等多个领域,充分表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协同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和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重要支撑和战略选择。
  在总结点评环节,中山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岭南学院赵昌文认为,多角度和维度地理解中国经济发展,对于探讨中国式现代化大趋势下经济社会发展如何支撑国家发展行稳致远至关重要。他指出本次大赛参赛案例紧扣时代主题,大部分案例都能够充分把握理论与现实逻辑的贯通,在处理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上表现出色。他还建议参赛者要站在时代的曲线上选择案例,用标准化格式编写案例,充分发挥团队的集体主义精神,将研究与创新创业相结合,推动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暨南大学原校长胡军对中山大学提供优秀平台表示感谢,期待未来举办更大规模比赛。他对参赛队伍的表现给予高度评价,称赞他们深厚的理论素养和专业素养,务实选题,认识到时代前沿研究的重要性。他强调理论基础应与故事相对应,以理论指导故事的深入,并鼓励参赛队伍运用各种模型和分析工具,展现研究能力。同时,他指出案例中描述性内容较多,缺乏深入细腻研究,希望通过案例分析写作提高分析能力,加强案例与理论之间的关联性。
  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陈春声出席颁奖仪式,并为获得一等奖的队伍颁奖。他在致辞中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他表示,经济学既是基础理论学科,又是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密切相关的实践学科,需要站稳中国立场、扎根中国大地、服务中国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他希望广大学子能够以“岭南杯”大赛为契机,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导,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到求学就业的全过程。
  经过各队伍激烈的角逐,中山大学代表队和华南农业大学代表队凭借出色的表现脱颖而出,荣获第二届“岭南杯”中国经济发展案例分析大赛总决赛一等奖,暨南大学代表队和华南理工大学代表队荣获二等奖, 华南师范大学代表队、深圳大学代表队、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代表队荣获三等奖。
  共青团广东省委副书记范春,广东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处长姜琳,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原党委书记、校长隋广军,深圳大学原党委副书记、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主任陶一桃,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广州分院副院长朱金周等领导和专家出席总决赛。

活动开幕式现场 主办方供图

比赛现场 主办方供图

与会人员合影 主办方供图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闫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