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推进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型

2024-04-1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新型工业化步伐显著加快,城镇化水平稳步提升,城乡关系、工农关系发生了重要变化。县域经济发展面临劳动力供给、低成本要素供给、高生态环境代价、低价值产业增长“四个难以为继”,传统的建立在比较优势基础上的“建园”“强工”“扶民”“招引”等发展路径,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阶段县域经济发展要求,探索具有新时代特点、符合中国式现代化要求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十分有必要。

  受二元经济理论影响,传统的城乡关系被视为工农关系的地理表现,县域经济被等同于“乡村经济”,视其为农业经济的衍生与扩大。但随着新发展理念的深入实践,传统的农业—工业二元经济理论已不能完全解释传统农业部门在完成为工业生产提供资本积累的历史使命之后的角色,县域作为一种经济部门、经济单元的地位和作用也需要重新思考。近年来,各地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力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特别是浙江、广东等地的系统探索以及众多“县”改“区”的成效,都为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型提供了更多实践支撑。探索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关键是从一元论的视角,真正把县域经济当做现代经济体系的一部分,将县域经济的发展视为融入现代经济体系的过程,探索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型的新机制。

  城市经济不仅仅是一种经济形态,也代表了一种现代化的经济理念,其特点是以集约集群集聚为原则,以高端高质高效为目标。推动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型,关键是实现五个转变:一是通过推动经济组织形态从部门分工向产业链分工转变,实现产业裂变,催生新的产业部门;二是通过推动分散发展向集聚发展转变,降低交易成本,实现规模经济和外部效益,提升投入产出效率;三是通过推动分散投入向集中投入转变,降低负外部性治理成本,提升环境、安全等治理效率;四是通过推动“离土离乡式”城镇化向“离土不离乡式”城镇化转变,降低深度城镇化的成本,缩小城乡居民生活差距。五是通过推动自发的市场活动向自觉的市场机制转变,推动县域经济从自发增长向自觉的高质量发展转变。 

  具体而言,一要坚持探索类型化,分类开展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型试点。按照一定标准,根据不同的区域特征,选择一批经济实力较强、人口规模较大的县开展转型试点工作。采取“揭榜挂帅”模式,选择有条件、有意愿的县承担试点示范任务,要求每个县在系统推进试点的基础上选择一个重点领域进行突破,积累经验。将试点工作列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成立由部门领导、企业家和各类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指导试点工作,力争早出经验、出好经验。

  二要坚持集聚集约化,着力推动试点县产业从分散布局向集中布局转型并打造产业新区。按照集聚集约原则,推动试点县产业园区、工业集中区整合升级,高标准打造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产业发展载体,择优打造1—2个竞争力强、市场潜力大的特色产业集群。推动产业园区向产业新区转型,积极布局发展现代服务业。支持各类创业活动,规划建设一定数量的“草根创业园”,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降低县域居民创业成本。强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集中投入,降低社会治理成本,提升县域环境、安全等治理水平。

  三要坚持景观社区化,有序推动县域地理景观从传统乡村景观向新型城镇化景观转变。坚持全域规划建设理念,把壮大县城与优化城镇体系结合起来,探索推动“县—镇—村”三级体系向“县城—农村综合体”两级体系转变,统筹推动县域地理景观从传统乡村景观向新型城镇化景观转变。一方面,引导农村居民移居县城,做大县城;另一方面,结合乡村振兴和和美乡村建设,规划建设一批乡村综合体,引导农村居民集中居住,建设现代农村景观。限制产业薄弱、人口增长缓慢的城镇建设,仅保留其行政功能或者裁并。

  四要坚持经营规模化,建议充分整合挖掘县域资源效益、激活县域沉淀资本。新时代以来,随着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战略的深入实施,农村基础设施的根本性改善,乡村信息化水平的历史性提升,城市工商资本大规模进入乡村,大规模干部和专业人才下乡进村。推动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型,就要按照规模化要求,系统盘活县域经济资源。一方面,进一步管好用好现有的土地、矿产资源,提升资源开发效益。另一方面,切实加强资源整合,系统激活县域沉淀资本,特别是近年来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的大量投入在农村积累了大量的存量资本,要加强此类资源的梳理和整合,积极引入工商资本。

  五要坚持机制市场化,切实深化以激发工商资本活力和增强农民财产性收入为核心的体制机制改革。结合扩权强县改革,加快产权制度改革进度,切实保护县域投资者利益,营造尊重产权和收益权的法治环境和社会风气。创新金融制度改革,鼓励探索开发多元收益机制,吸引更多金融资源投向县域经济。进一步创新完善市场化的农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制度,加速优质集体资产资源化、商品化。建立“户地分离”管理制度,在县域范围内允许农村居民在村集体不回收土地的前提下将户口转至县城,尊重、扩大和保护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建立宽容审慎的监管制度,允许县级人民政府在程序合规、行为合法的前提下开展有益探索,营造改革有支持、发展有功劳、成功有奖励的良好氛围。

  六要坚持社会城市化,在县域切实营造尊重和参与工商业的宣传和教育。进一步提升居民的经济效益意识,鼓励更多的居民投身效率更高的生产活动,将分散的资源整合投入到更有组织的生产活动,切实加强诚信教育、创业教育、生态环境、安全生产等教育。引导居民逐步适应城市化、社区化的生产生活常态。当然,这里的城市化并不是要消灭乡村或将乡村变为城市,而是指将更多的现代化的生产生活理念和设施设备、生活方式引入乡村,在观念和生活质量上消弭城乡之间差距。 

  (作者系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闫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