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兼修:中国的国家安全之道

2024-04-1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国家内部安全与外部安全既相辅相成又相互影响,两者缺一不可,共同支撑国家的安全根基。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着纷繁复杂的内外部形势,为此,我们更应当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确保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安全,以更好地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统筹发展和安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全与发展互为条件、彼此支撑。一方面,国家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有助于化解内外部各种风险,保证社会经济和谐、稳定地发展;另一方面,只有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全方位发展,才能不断提升综合国力,为国家安全奠定稳固的基础。新中国的成立,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序幕,创造了中国发展的一个个奇迹,从贫穷落后的农业大国跃升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发展战略逐步实现了从单纯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全面发展的转变,更加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在经济领域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中国不断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并取得了全方位的进步。然而,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也存在着各种风险,尤其是中国的和平崛起遭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打压,一些西方国家不断在经济、科技等领域挑起冲突,在意识形态领域不断渗透,在军事方面小动作不断,给中国的国家安全带来多方面的挑战。为此,我们唯有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全面提升综合国力,才能构筑起高水平的安全防线,从容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任何一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可能产生各种问题,如经济增长乏力、社会矛盾增加等,这些都会导致相应的风险,不仅如此,文化、生态、科技等领域的风险也会频繁出现。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对于完善治理机制、提升治理效能是十分重要的,有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并能够有效防范化解各种风险,为此应当坚持三个原则: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中国共产党代表着人民群众的利益,担负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领导人民正确应对一个又一个的风险挑战;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也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国家的发展应当使人民的主体地位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得到充分体现,确保国家治理过程中的人民参与、人民共享。同时,始终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在民生层面充分体现对人民的关切,努力增进人民的福祉;三是坚持社会主义法治。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方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只有不断提升国家治理的法治水平,才能更好地推进国家治理,也才能保障社会更加稳定有序。
  构建合作互惠的安全共同体。每个国家都有自身的利益,并且想方设法维护本国的利益。尽管国家之间存在着利益冲突,但通过加强交流与合作而不是冲突对抗,实现共同发展,显然是各国的理想选择。当前,人类社会面对全球气候变化、恐怖主义、重大公共卫生风险等不得不共同面对的问题,更需要摒弃零和思维,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协同应对。中国在全球一系列重大安全问题上,始终坚持对话而非对抗,倡导国家之间紧密合作,共同应对全人类必须面对的风险,推动各方朝着互惠互利、共同安全的目标相向而行。面对全球气候变暖、频繁出现的各种自然灾害的挑战,中国积极推动《巴黎协定》的达成,与世界各国携起手来,为减缓气候变化共同努力。不仅如此,中国还出资设立了“中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受到联合国与发展中国家的肯定和欢迎。中国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积极与各国合作应对全人类共同面对的挑战,用实际行动表明了大国应有的责任担当。
  (作者系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王晏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