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树新枝,迎春而发

——简评郭富强教授《新编汉英翻译教程》

2025-05-2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郭富强教授的《新编汉英翻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25年1月出版)是集其多年教学经验,针对当下翻译教学实际,经过认真研究编写而成的,并列入“‘十三五’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认真阅读之后,笔者发现本教材有三个方面的突出特点:

  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首先是英汉双语对比的理论和中国知名翻译家的理论述评。该教材根据翻译实践的具体内容,在相关的各章都专设一节,集中讲授英汉语言对比的基础理论,如“思维方式与语言特征”(第一章)、“汉英词语组织对比”(第二章)、“汉英基本句型对比”(第三章)、“汉英长句特征对比”(第六章)、“汉英篇章基本特征对比”(第七章),较为系统地梳理了与翻译相关的主要理论问题。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理论方面涉及英汉语言对比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并辅之以相关的翻译实践,引导学生在“知其然”的基础上做到“知其所以然”,便于针对性掌握并将之用于对翻译实践的反思,以便更好地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教学效果,使学生学有所获。其次,书内所辟中国著名翻译(理论)家评述。这一点与课程思政关系密切,将在下面谈及。另外,全书对所有翻译示例(词、句、章、篇)的诠释,都能自觉运用双语对比理论进行分析,并在必要之处引经据典地对翻译策略、方法和手段做出合理解读。

  二是突显课程思政,引导学生自觉养成家国情怀、养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翻译理论中国话语体系建构的责任感。这一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书中精选了包括鸠摩罗什、支谦、玄奘、徐光启、林则徐、冯桂芬、严复、林纾、马建忠、辜鸿铭、鲁迅、朱生豪、陈西滢、林语堂、傅东华、郑振铎、钱锺书、傅雷、章士钊、茅盾、董秋斯、王佐良、赵元任、刘宓庆、许渊冲等25位中国翻译(理论)家,对其翻译实践、翻译理论(要点)和贡献进行了简要的评述,还有一篇名为“著名人士翻译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的专题,不但以点带面地展示了中国翻译实践和理论发展的大体面貌,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对中国翻译理论发展历史进行拓展学习,增强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翻译理论中国话语建构的意识和责任感。第二,精选例句和翻译练习素材,引导学生在汉英翻译实践中充分体会中国传统文化。该书中大多例句和段落都出自茅盾、老舍、朱自清、曹禺等著名作家作品,有的还曾被收入中小学教材,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翻译练习的积极性,最重要的是,对中国现代作家作品的翻译,暗合了“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旨归,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引导其为中国文学作品的翻译传播打下良好基础。

  三是突出实用性,重视翻译实践。第一,该书从不同的学科领域选取例句,包括我国的文学、科技、文化、经济等,并用大量篇幅讨论了不同题材和体裁文本的翻译,突出实用性。考虑到学习者的水平不一,所选用的实例有难有易,对难度大的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讲解,对容易的则让读者自己试译,以适用于不同层次的学习者。书后提供了各种翻译练习的参考答案,便于学习者自学或自我评估。第二,该书在翻译知识点的讲解后及时编排了针对性极强的句子翻译,每一小节后还安排了语段翻译,引导学生在耳热手痒之际,立即投入实践,有助于学习者一边学习翻译理论、技巧,一边在实践中掌握所学的内容。另外,书后收录近十年英语专业八级考试汉英翻译试题,并提供数篇短文作为翻译练习,学习者可根据各自需要进行翻译实践。

  该书虽为“十三五”省级规划教材,但至今仍不失其前瞻性和实用性,可以说是“老树新枝,迎春而发”。期待这本教材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翻译教育教学中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作出积极的贡献。

  (作者系苏州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胡子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