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丨词史空间的多维拓展

——评于广杰《历代燕赵词全编》

2024-04-0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2022年6月,于广杰博士编著的《历代燕赵词全编》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全书煌煌三大卷,160多万字,既是燕赵词学研究的重要收获,也是有着共同文化根基的京津冀地域文化研究的喜人成果。编著者在燕赵文化视域的整体观照下,对自隋唐至近现代间的古今词家及词作进行钩稽搜求,正误补阙,具有较高价值和意义。

  视域转换与词史空间的新开拓 

  《历代燕赵词全编》(以下简称《全编》)是一部汇辑历代燕赵词作的文学总集。作为我国古代文学的重要体例,词以香艳软媚而兴,与激昂慷慨、贞刚简劲的燕赵风骨较难相合,所以其地之词常不见重。如清代江苏宜兴文人蒋景祁所纂《瑶华集》共录12个地区的507位词人,其中江南(含江苏和安徽)258人、浙江145人,两地即合占79.5%,京师仅17人,只占3.4%,河北其他地方未见一人载入。据有学者统计,清代共有词选103部,其中江苏和浙江两省即有75部,占72.8%,而北京与河北各1部,仅占1.94%。

  以地域为中心进行诗词集的编选,在清末民初时期开始兴盛并得到有为文人的普遍重视,京畿地区亦如此。如清代献县文人纪钜维在《与贺性存表侄札》言:“仆所欲集乡人遗诗,意在阐幽表微。”民国三年(1914)夏,安次文人马钟琇纂成《古燕诗纪》,其于集前自序中说:“予尝登金台遗址而四顾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西涉乎易水,其流呜咽,犹有慷慨悲歌之声。士生于百世之下,而欲考先民之流风余韵,非裒其歌诗不为功。”次年,知悉王树楠被徐世昌聘请主纂清诗总集,马钟琇又致信说:“近闻先生被徵出山与书局事,搜遗访逸,重辑北学之新编,发潜阐幽,表扬乡邦之先献,淑身淑世何幸?如之下风引领,钦佩无已,触类引伸,爰为先生进其说焉。夫庀史采诗,虽似殊途,以诗系人,实足翼史。昔陶凫乡氏服官吾直,尝有《畿辅诗传》之辑,艺林传为美谈,不独燕赵风雅赖以有徵,而耆旧轶闻往往足资参考,惜乎八十余年嗣音绝响。东观鲁国则有《山左诗续钞》,南眄武林则有《杭韵诗三辑》,其余甚多,不胜枚举。独此邦畿千里,夙称文化,始被沧桑,历劫阒焉无闻,坐视前辈篇章之零落,诚所不忍。”这样的认识,标志着京畿地区文人文学地域自觉意识的加强。

  在此阶段,京畿地区问世了静海文人高毓浵(1877—1956)所编《燕赵词征》,这应为近代以来现存以燕赵文化视域来整体观照词史发展的第一部词集。此集篇幅较短,仅收词家10人,分别是交河(今河北泊头市)苏耀宗、易州(今河北省易县)陈云诰、宛平(今北京市丰台区)查尔崇、任丘(今河北省任丘市)王桐龄、武清(今天津市武清区)谢良佐、清河(今河北省清河县)顾随、天津寇泰逢、静海(今天津市静海区)高怡帉、高洁、高琛,词作仅92篇。该选不见诸家著录,卷首列词家姓名,简要介绍生平仕履;卷中先注明词人词集,下注词人籍贯姓名。其编纂规模虽小,却不失为一部宝贵的燕赵词学文献,为研究清末民初燕赵词人的创作、词学思想提供了重要资料。

  时隔近百年,尽管文化一脉的燕赵大地已被划分为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但在近十余年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以燕赵为整体进行学术观照的视域转换日益为广大学者所接受,并不断涌现水平高、价值大的学术成果,于广杰编著的《全编》即为其一。

  多样词家笔下的燕赵图景 

  《全编》凡收词家209人、词作7556篇。从词家身份来看,范围十分广泛,如蔡松年、白朴、刘因、苏志皋、申涵光、舒位、查为仁、查礼、高继珩、华长卿、李叔同、梁清标、曹寅、张佩纶、边浴礼、顾随等,不仅以词称胜,而且在诗歌、散文、戏曲,以及书画等多方面,各有兼善,在我国的文学发展史上留下深深的印痕;而李德裕、赵秉文、刘秉忠、赵南星、孙承宗、王崇简、朱珪、魏裔介、张之洞、王树楠等名家,不仅在文学上各有成就,而且分别在自己所处的朝代,权倾一时,以杰出的才干和能力影响了不同时段的历史进程;还有李塨、杨洁、李刚己、史梦兰等文士虽仅以布衣终身,却始终清高处世,志洁行芳,成为当时及后世不断颂扬的人格楷模。此外,还录有不少常被遗漏的特殊身份词家,如明代保定女词人郝湘娥、宛平女尼静照、京师诗妓齐景,以及清代任丘边连宝妻子李氏、静海高毓彤之三女等,她们的作品亦各有特色。

  就地域而言,《全编》收今河北籍词家138人、北京籍词家48人、天津籍词家23人。入清之后,在不同地域,同族、兄弟、父子(女)等群体见录者增多,如在河北有灵寿傅维鳞、傅维栒等一族6人、真定梁清远、梁清标等一族5人、柏乡魏裔介、魏勷、魏荔彤等一族3人、任丘边连宝、边保枢、边浴礼等一族3人、文安纪炅、纪迈宜、纪逵宜等一族3人;北京有恽毓鼎、恽毓巽兄弟;天津有查为仁、查礼兄弟,高毓浵与高怡帉、高洁、高琛三女儿。天津华长卿与宝坻高继珩、任邱边浴礼三人,还打破地域限制,常相唱和,有“畿南三才子”之称。

  《全编》辑入的不少词篇记录下当日京津冀文人在京师的足迹以及他们眼中的胜景。如任丘词人边浴礼以《木兰花慢》的词牌,连写八词,分咏京城八地的景色,合称《燕京八景词》,包括《琼岛春阴》《居庸叠翠》《卢沟晓月》《太液秋风》《金台夕照》《蓟门烟树》《西山积雪》《玉泉趵突》,在山光水色之中,将悠远的历史融入其内,成为此类作品中的佳篇。同类单篇词作,以卢沟桥为题最多,有刘秉忠《秦楼月•卢沟桥》、张埜《满江红•卢沟桥》、李蔚《临江仙•芦沟道中》、曹寅《望远行•卢沟桥》。其他题材词作,还有杨洁《贺新郎•海淀道中》、陈云诰《临江仙•北京寓宅》、王桐龄《巫山一段云•游颐和园》等,从多个角度对京师旧日场景给予了描绘与记录。

  此外,《全集》词内常出现的自然地理地标还有太行山、西山、燕山、盘山、滹沱河等,具有特殊历史意蕴的文化地标有督亢、丛台、黄粱(梦址)、莲池、令公祠、杨继盛祠等。如梁清标《满江红•过黄粱梦》写:“官柳参差,消磨尽、英雄多少。问华胥远近,黄粱迟早。”杨洁《贺新郎•读杨忠愍公集二首》写:“崇祠忆向金容谒,仰威仪,丹心浩气,俨然昭揭。”在历代词家的莅临与歌咏下,燕赵大地平时默默无闻的自然与文化空间得以多样呈现。

  文脉赓续与深层探溯 

  作为中心与线索,对燕赵词风和文脉的捕捉及探溯贯穿《全编》的始终。如在元代词人宋褧的小传中,编者概述说:“其诗以燕人凌云不羁之气,慷慨赴节之音,务去陈言,清新飘逸,间出奇古。其词音调铿锵,清丽超逸,表现出一种昂扬的格调。”就明代名臣孙承宗,编者评其:“小令风流俊爽,在晏、欧之间;中长调多写军中之事,慷慨雄壮,较范仲淹、辛弃疾词激越沉厚,别开词境。”

  除去此慷慨贞刚的主要特色,编者也注意到燕赵词风的多样变化。如《全编》录明代女尼静照的词3首,并评:“其词婉约幽怨,有唐五代风调”。录清代冯秀莹词作234首,并评:“其词善于言闺中之情,缠绵旖旎;怀古诸作,沉郁顿挫,别有韵味,俨然合周柳苏辛为一手。写潇洒闲适之情,幽默诙谐,有无穷趣味。”近代文人华长卿有95篇词作见收,编者评其:“小令缠绵清艳,长调沉郁慷壮,高遏云霄,风神跌宕,音节抗爽处,兼稼轩、龙洲、屯田之胜。”如此的辑选与评价,能更全面和真实地呈现燕赵词发展的全貌,使之史料性与学术价值更强。

  从词风和文脉的捕捉及探寻着眼,编者对不同词人群体或流派也十分注意梳理把捉。如在词人小传中,对清代朱珪有记说:“朱珪以理学名臣,尝与刘墉、纪昀等结‘五老会’,提倡风雅。”对边连宝有记说:“肆力于古学,以文词声雄北方。性情耿介,不依阿流俗,受知于钱陈群、李绂,与纪昀、刘炳、戈岱、李中简、边继祖、戈涛并称为‘瀛州七子’。”明末清初词人申涵光长于诗,为“河朔诗派”首领;清末民初词人王树楠的古文出入桐城,是晚清“莲池学派”的健将,编者均给予高度重视并进行适度溯源,使燕赵文脉传衍的路径得到进一步廓清。

  《全编》所辑词,对燕赵地区的风俗文化也颇多存录和呈现。如张云骧撰《玲珑四犯•火判》描述了燕赵地区的火神。华长卿撰《销寒四咏》,包含《疏帘澹月•耳衣》《沁园春•手炉》《高山流水•火锅》《八犯玉交枝•汤壶》,边浴礼的同题之作,包含《绣停针•补裘》《琐窗寒•糊窗》《玉漏迟•围炉》《石州慢•炙砚》。前者以四词咏四物,后者以四词咏四事,两者点面结合,诗画交融,将当时燕赵地区的冬季风俗很好地表现出来。

  总之,《全编》的编著者站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以坚实的文献、版本、考据功底为基础,勤谨钩稽爬梳,不仅收入的词人及作品数量远超前人,而且所做的词家小传和相关考辨、释解也翔实细密,为全面深入了解与研究京津冀词史、文学与文化史、地域发展史等方面,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线索和史料,对京津冀区域文化与文脉的挖掘提升,以及我国文学与文化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诸多贡献。

  (作者系廊坊师范学院二级教授)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胡子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