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中国自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暨吴泽霖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举行

2025-11-2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明海英 通讯员刘广 王璐瑶)11月22日,“构建中国自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暨吴泽霖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在中南民族大学举行。
  来自武汉大学、厦门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18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近40名专家学者与会。
  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陈祥军在致辞中表示,吴泽霖先生强调“田野工作是民族学的生命线”、主张深入民族地区开展实地调研,这种求真务实的学术精神,至今仍是我们治学的准则。当前,我国正处于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关键时期,作为研究民族问题、服务民族工作的重要学科,民族学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吴泽霖先生留下的学术思想,是我们构建自主知识体系的宝贵财富。
  吴泽霖先生家属吴安伦发言并向民族学博物馆捐赠一批吴泽霖先生的遗物与遗稿。吴安伦满怀深情地提出,希望这些物品对以后研究有点用处,让吴泽霖先生的学术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
  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博物馆馆长李然向吴安伦颁发捐赠证书并表示,这批珍贵遗物丰富了学校民族学博物馆的实物馆藏,为研究吴泽霖先生学术思想提供了鲜活一手资料。
  开幕式由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院长唐胡浩主持。
  会议共设置六场主旨报告。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边燕杰在回忆追随先生学习经历的基础上展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民族交融指数。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孙秋云将先生的学术生涯划分为四阶段,并阐释了其“从实求知,心系报国”的学术精神对当今学术研究的启示。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钟年在分享了他与先生日常交往的故事,从心理学角度阐释了先生“人生天平观”的重要价值及其当代启示。
  成都国学研究会原会长、现年87岁的李英武回忆了在吴泽霖先生门下学习的故事。
  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柏贵喜从博物馆学角度强调吴先生对民族学博物馆建设的重要贡献。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教授木仕华以《麽些族的生活》为中心,分析吴泽霖先生早年调查研究成果,并强调其现实价值。
  据悉,会议由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民族学博物馆主办,由中南民族大学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湖北省南方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丝绸之路研究中心承办。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