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华人体育与健康学会第十届年会在北京体育大学举行

2024-06-1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 6月9日上午,以“弘扬奥运精神,促进民众健康”为主题的国际华人体育与健康学会第十届年会在北京体育大学隆重启幕,来自全球近百所高校的三百余位专家学者和师生代表出席。开幕式由北京体育大学科研与反兴奋剂工作处朱晓兰主持。

会议背景

  国际华人体育与健康学会主席陈蔚云向出席学会的各位专家学者和代表们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她表示,自成立以来,国际华人体育与健康学会年会一直在北美举行,这是首次来到国内,并与中国体育领域最高学府——北京体育大学合作,共同办会,意义非凡。希望通过各位专家学者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分享,促进体育与健康科学研究的新篇章。

  北京体育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洪平代表北京体育大学祝贺国际华人体育与健康学会第十届年会顺利召开。他强调,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下,体育作为战略资源在全球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学校积极扩大国际合作“朋友圈”,迄今为止已与52个国家和地区的161所高等院校建立校际关系,为服务体育特色大国外交,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体育文化传播发挥了应有作用。此次年会落地中国,来到北体大,希望能够以此为契机,为未来开展国际体育交流开拓新局面,并为变革时代全球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新力量。

  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副司长隆胜军对本届会议于北京体育大学的隆重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表示,国际华人体育与健康学会是北美地区体育研究领域的标杆组织,北京体育大学是国家体育总局唯一直属高校,两者强强联合,共同举办学术会议,既有助于推动全球体育科学研究的进程,也对促进中外体育交流有着非凡的意义。希望本届年会能够产生更多新思想、产出更多新成果。

  北京体育大学原副校长、知名专家田麦久向来到北京体育大学参加国际华人体育与健康学会第十届年会的专家学者表示诚挚欢迎。他认为海外华人体育学者关注人类的健康发展,是促进中国体育学者和国际体育学术交流,携手发展国际体育事业的有力举措。当前,国际体育界正在迎接巴黎奥运会的召开,海内外的体育科技工作者,也都在为运动员竞技运动水平的更快提高提供有力科学支持。相信与会学者的研究成果将会对促进人类健康发展、创造幸福生活起到积极的作用。

  会议首日的主旨报告环节,洪平、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教授帕梅拉·库琳娜(Pamela Kulinna)和清华大学体育部教授刘波分别发表了题为《科技助力竞技》《通过学校拓展项目增强学生身体活动和健康》《后冬奥时期中国冬季项目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演讲。国际华人体育与健康学会前任主席李卫东、陈蔚云、候选主席张建辉担任主持人。下午,来自不同体育研究领域的嘉宾在六个分会场,就体育与健康议题进行了多维度地深入交流。

  本届国际华人体育与健康学会年会还将持续三天。期间,还将举办晚间冰雪论坛、晚间体育经济学论坛,对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体育经济学演进议题进行深入探讨。同时,与会师生还将围绕体育教育、运动人体、运动康复、体育经济管理、体育新闻传播、民族传统体育等细分领域进行近六十场口头报告和八场墙报展示。国际华人体育与健康学会第十届年会闭幕式将于12日下午举行。

  2024年是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诞生一百周年,也是《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正式颁布实施第三十年。值巴黎奥运会开幕倒计时一个月之际,以“弘扬奥运精神,促进民众健康”为主题的国际华人体育与健康学会第十届年会于北京体育大学举办恰逢其时。年会集聚全球华人学者与国内专家之智慧,不仅促进了体育学术领域学者的专业成长,强化了国际间科研与教学的开展及合作,展现了新时代体育人在新征程中的学术担当,而且对助力冬夏奥林匹克运动在全球尤其在中国的普及推广,加快“健康中国”“体育强国”建设和推动体育对外交往,同样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会议现场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李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