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青年说·二十大精神笔谈90】

刘玲:新时代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的战略指引

2023-02-2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阐释解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社会科学院团委、中国社会科学网联合开设【社科青年说·二十大精神笔谈】栏目,邀请青年专家学者,结合自身理论和学术优势,聚焦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聚焦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系统化、学理化阐释。

 

 

  刘玲,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中国民族理论学会副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民族理论与民族区域自治法学。出版专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先后完成中共中央组织部、统战部、共青团中央、国家民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部门委托交办课题10余项,在研重点课题4项,分别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民委委托课题、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科研规划项目子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重点项目,涉及马克思主义民族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研究、少数民族权益保障等内容。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为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为新时代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提供了战略指引。深入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进程中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需要不断完善的问题,有助于充分发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显著优势,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重要内容和制度保障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保证各民族共同当家作主、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基本制度安排,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重要内容和制度保障,在“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在加强民族平等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正确认识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与民族区域自治的关系,是贯彻执行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关键。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民族区域自治对于保障和实现各族人民共同当家作主、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显著优势。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推进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作为党的民族政策的源头和根本,民族区域自治的确立、发展和完善伴随着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全过程。以增进共同性为方向发展完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要在制度设计中正确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和各民族的关系,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规约下,引导全国各族民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使其真正认识到“民族团结是各民族生命线”对于国家、集体、个人的密切联系和重要意义,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整体利益是真正实现各民族具体利益的前提,特别要认识到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都不利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运行中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明确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同时,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学习和使用。要赋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完善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充分发挥其促进各民族人民“共同当家作主、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等增进共同性的重要作用。

  当然,增进共同性并不意味着否定差异性,而是在尊重和包容差异性的基础上通过制度设计达成各民族相互了解、尊重、包容、欣赏、学习、帮助的良好社会效果;在增进共同性的方向和前提下,根据民族地区的特点和需要,完善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从而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以“坚持正确的、调整过时的”为导向完善民族政策体系

  “坚持正确的、调整过时的”是中国共产党根据基本国情和时代特点,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工作原则,是实现民族工作创新发展的重要导向。“坚持正确的”,是要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方针政策,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政治制度。“调整过时的”,是要调整不适应时代发展、不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和不适应增进共同性方向要求的具体政策与法律规范。

  我国的民族政策在保障各民族政治平等、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建设等方面不断完善,形成了体系化、制度化、法制化的民族政策体系。其中,既有体现民族区域自治原则和精神的稳定性、连续性的基本原则,如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与各民族共同繁荣等,这是需要始终坚持、不容否定的。也有针对特定阶段、类型、具体事务的时效性、限定性政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些具体政策必须与时俱进地进行调整,这种调整本身也是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发挥社会主义制度显著优势的内在要求。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当下,有必要对现行有效的具体民族政策进行系统梳理、总体评估,对于不利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民族政策要及时调整,以增强民族政策的实施效果。

 

  推荐阅读

  【社科青年说·二十大精神笔谈89】解放:推动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新发展

  【社科青年说·二十大精神笔谈88】刘洪愧:中国式现代化丰富了现代化文明的发展维度

  【社科青年说·二十大精神笔谈87】岳圣淞:深化文明交流互鉴 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

  【社科青年说·二十大精神笔谈86】朱清秀: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社科青年说·二十大精神笔谈85】王静 | 不忘来时的路:从历史自信到历史主动

  【社科青年说·二十大精神笔谈84】逯万辉:深化科技评价改革,完善科技创新体系

  【社科青年说·二十大精神笔谈83】王晶:扎实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 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社科青年说·二十大精神笔谈82】张凌晖:建设新时代中国史学 为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厚植根基

  【社科青年说·二十大精神笔谈81】李彩艳:深刻认识自我革命的时代价值

  【社科青年说·二十大精神笔谈80】殷治纲:大力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助力国家发展战略

关键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责编:赛音)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