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城市人民建 人民城市为人民

2023-07-1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是城市规划还是城市建设,无论是新城区建设还是老城区改造,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人民群众的需求,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走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的高质量发展路子。城市实质上表现为人民群众从事生产生活的空间载体,经济、社会、文化、交通等各项城市功能的发挥都离不开城市空间的有效配置。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深刻回答了城市建设发展依靠谁、为了谁的根本问题,为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推动人民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遵循。(原文阅读)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城市是人口、产业以及要素资源的集聚地,是一个国家推动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实践空间。与西式城市建设及发展模式不同,人民城市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城市建设的重要目标导向,是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的最新阐释和实践。推动人民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前提下,应从遵循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律、提升城市的精细化治理水平、坚守城市的历史底色与文化风貌以及强化城市的数字技术应用能力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努力。(原文阅读)

  产业空间是城市转型升级的主战场。当前转型升级业已由城市发展的普适倡议转变为城市进阶的核心主题,产业空间无疑是各类城市空间中的主战场。回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产业空间的进化过程,无论是早期作为地方招商引资载体的进出口加工区、综保区、经开区、高新区等各类开发区,还是伴随城市转型升级步伐蓬勃兴起的孵化器、加速器、创新创业园、科技园、科学园、(产业型)特色小镇、(创新/产业合作)示范区等产业载体,城市产业空间所承载的行业类型不断更迭,反馈的功能需求日趋多元,是城市由工业文明时代向生态文明时代过渡、由增量时代向存量时代过渡的见证者和实践地。(原文阅读)

  苏州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要义是构建党领导下的“一元统属、三共耦合、六治融合、七位一体、八心和合”,以及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高质量枢纽型社会治理,是一种新需求持续强化背景下面向特大城市社会实践新结构的社会治理新模式。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苏州之路、苏州之治与苏州之理循序展开,宜居宜业宜创宜游的“人间新天堂”正呈现出别样的“姑苏繁华新盛景”——即城市安全、社会安定、市民安宁、民生幸福。未来可期,让我们共同期待。(原文阅读)

  都市圈的建设发展是未来一段时期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结构性潜能,将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空间结构的优化重塑。都市圈建设不是新一轮空间扩张或是一定空间边界下的政策叠加,而是在一定时空关系下各种要素资源的创新性配置,以解决好区域发展空间受限、能力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当前,我国都市圈建设呈现较快发展态势,但区域发展潜力释放缓慢,协同发展优势尚未凸显。加快建设现代化都市圈应处理好以下关系,推动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有力支撑引领区域乃至全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原文阅读) 

关键词:人民城市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闫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