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2024年度国情调研重大项目“城市绿色消费与可持续发展调研”开题报告会召开

2024-04-2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 4月25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2024年度国情调研重大项目“城市绿色消费与可持续发展调研”开题报告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举行。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高文珺主持,评审专家、项目组成员出席会议。

开题报告会现场

  项目主持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朱迪从研究背景与研究内容、研究团队与研究基础、调研内容与方案设计等三方面进行项目开题汇报。基于对以往研究的梳理,课题组认为已有的绿色低碳消费治理思路存在一定局限性,提出建立纳入“供给”“文化”和“个体”的更全面系统的分析框架。在研究方法方面,项目组将综合使用问卷调查、实地调研和大数据分析对企业、社区与居民进行深入调研。在未来研究计划方面,项目的最终目标是构建较为成熟的绿色消费测量指标体系,并建立绿色消费数据库。

  在专家评审环节,评审专家均对项目表示肯定,并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研究员陈迎指出,大数据分析方法创新性较强,建议通过与政府机构、相关企业的深度合作来获取数据。同时,项目组应关注消费形势的新变化,例如,数字技术和电商平台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浪费行为;在具体调研方面,项目组还需要进一步明确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概念,结合国际热点开展专题研究。

  北京理工大学电子政务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树良认为,项目组应在结合国际形势与本土语境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研究视野,回应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行动倡议与发展目标。在数据收集方面,王树良建议关注大数据的置信度问题,同时拓展数据来源,例如,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夜光数据等。在实地调研方面,王树良认为项目组应考虑调研对象的系统性,例如,将调研企业进一步细分为国有企业、上市企业等,以增强调研样本的代表性。

  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社会学教研部副主任吴军认为,建设一个绿色低碳消费相关的中央和地方政策数据库具有重大意义。在调研设计方面,吴军建议项目组选择典型社区进行追踪调研,例如,关注相关社区“15分钟生活圈”的建设实践,将其与宏观数据分析相互验证,进而完善相关理论。最后,吴军建议项目组综合考虑不同理论视角,形成更具有系统性、创新性的分析框架,进一步凸显研究核心。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编辑部副主任、副编审朱虹认为,项目组需要进一步明确对消费行为的界定,在此基础上关注消费行为的不同环节与低碳绿色消费目标之间的关联。在研究设计方面,朱虹指出要针对我国城市分级的情况,分级、分类地开展调研,形成全面系统的研究结果。最后,朱虹提醒项目组需要注意大数据的数据安全问题。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副编审陆影指出,在宏观层面,应优化理论框架,关注消费过程中的多元主体,进一步明确、细化企业、政府等调研对象;在中观层面,人工智能可以赋能供给侧,从而增强绿色消费供给,因此项目组应加强对数字技术的研究与探索;在微观层面,项目组可重点关注青年群体的低碳行为,拓展案例分析的覆盖领域。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与民族学院副教授温莹莹认为,项目组应进一步形成核心问题,以形成更系统、完善的研究链条。同时,温莹莹从公共物品供给的角度出发,提出挖掘政府作为环保物品供给者的内在动力,激活居民的公共参与和环保行为之间的良性关联。最后,温莹莹指出,随着城乡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项目组的调研不能局限于城市地区,如此才能形成更丰富全面的研究发现。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杨典充分肯定了项目的研究价值和意义,并提出“三个聚焦”。一是聚焦问题,坚持国情调研项目的问题导向,直面我国当前城市发展存在的现实问题。二是聚焦实际,例如,关注我国超大城市的“职住分离”,以及独特的社区分类,例如街坊社区、大院社区、商品房社区等;同时要考虑“天人合一”等中国传统文化对消费行为、消费理念的影响。三是聚焦未来,以西方发达城市作为参照,研究相关实践经验;同时要关注技术发展,调研新兴城市的发展建设与新技术之间的交互。

  最后,项目组成员对评审专家表达诚挚感谢,并对专家们的意见与建议进行总结和回应,表示将进一步优化研究框架与调研方案,继续深化绿色低碳消费研究,确保项目顺利完成,努力产出高质量的科研成果。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供稿)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赛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