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党建引领聚合力 “财马黔行”谱新篇

2025-09-29 来源:贵州财经大学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五年来,贵州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造“财马黔行”党建思政品牌,以党建引领学院全面发展。通过“强根基”筑牢党建基础,严格落实组织生活制度,100%配备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育队伍”强化师资支撑,实施“引育并举”,汇聚全国高校优秀思政课教师、4名省级“金师”等人才,高级职称与具备博士学位教师占比分别达43%、53.8%;“促协同”释放育人效能,构建特色大思政课协同育人模式,获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省级“金课”8门,全国思政课教学展示特等奖1项;“强服务”彰显责任担当,组建“小小马宣讲团”开展数百场宣讲,提供决策咨询获省委主要领导批示,为高校马院党建引领发展提供实践参考。

  五年来,学校在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党建引领,秉承“负重致远、砥砺前行”理念,努力打造“财马黔行”党建思政品牌,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师资队伍、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学校发展和地方建设贡献了重要力量。

  一、强化党建引领,筑牢发展根基

  学院党委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将党建工作贯穿学院发展全过程。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制度,加强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党员师生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实施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扎实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配备率达到100%。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院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思政工作体系不断完善,师生思想政治素质显著提升。

  二、加强师资建设,打造优秀团队

  学院党委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实施“引育并举”,现有全国高校优秀思政课教师1名,省级“金师”(教学名师)4名,省级思政课教学名师1名,省级思政课名师工作室2个,省级思政课教学创新中心1个,省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1个,省级思政课优秀科研团队1个。专职思政课教师中,高级职称占比43%,具备博士学位占比53.8%。持续实施“教师能力提升计划”,通过国内外访问进修、科研合作、学历提升等多种形式,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教学、科研、实践能力和思想素质。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比赛和学术活动,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建。

  三、聚焦教学改革,提升育人质量

  课程建设成果斐然。全面落实思政课课程方案,开齐开足各门思政课。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8门思政课程获批省级“金课”,其中《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形势与政策》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开发全省干部教育培训好课程,获全国好课程1门,全省好课程12门,全省达标课程7门。教学模式创新突破。积极探索实施“一个中心、两轮驱动、三学融合、四型互构”思政课综合改革,推动构建“三联三融、四维四化、五堂五度”大思政课协同育人模式,思政课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显著提升。教学竞赛硕果累累。在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中获得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在省级思政课教学比赛中获一等奖9项,二等奖18项,三等奖8项。在大学生微电影展示中,获全国一等奖4项。在省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四、深化科研创新,增强学术实力

  学院党委坚持“以教学促进科研,以科研支撑教学”。教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青年项目、西部项目22项,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等省部级以上项目50余项。在高层次刊物发表论文130多篇,多篇被《新华文摘》转载,出版学术专著30多部。获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7项,国家民委全国第三届民族问题研究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1项。

  五、拓展社会服务,彰显责任担当

  组建“小小马宣讲团”开展“理论宣传二人讲”活动,师生搭档走进工厂企业、学生社区、乡镇支部、社区街道等,累计开展宣讲数百场,受众数万人次。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优势,为地方政府、企业提供决策咨询和智力支持。积极参与地方文化建设和社会治理,形成多篇高质量咨询报告被各级政府部门采纳或获领导批示,其中,《贵州进一步加大发展低空经济力度的建议》获省委主要领导批示。

  展望未来五年,学院党委将继续以党建为引领,不断加强党建思政品牌化、思政金课数字化、课堂教学精彩化、科研成果高端化、学科建设一流化、社会服务多样化建设,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编辑:赛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