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高水平开放下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研究》发布

2025-10-1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王广禄)10月12日,由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善宝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院等共同主办的大食物安全与全球农业发展国际研讨会在南京农业大学举行。会上《健全高水平开放下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研究》新书发布。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粮食进口国。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每年粮食进口量相当于国内产量的1/5 以上,利用海外市场和农业资源也已达到相当规模。对外开放和农业贸易事实上已经成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水平对外开放也意味着更大的外部压力与更多的输入性风险,尤其是在粮食安全领域,推动农业治理理念创新与机制建设,健全高水平开放下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已成为保障粮食安全的迫切任务。因此,《健全高水平开放下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研究》提出,当前学术界和政策届多侧重于国内粮食生产等传统安全问题,对高水平开放下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新挑战及其应对策略等仍然缺乏系统深入的探讨。中国的粮食安全保障的基本原则是以我为主、立足国内,但也有必要扩展到全球视野、具有全局观念。应当充分关注和认识到农业贸易作用和功能的深刻变化,并积极寻求应对思路和办法,主动基于全局观和全球视野完善开放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保障体系。
  该书作者、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朱晶分析说,伴随着我国农业领域国内与国际双循环融合程度的不断提升,对外开放在弥补国内粮食产需缺口、满足多元品质消费需求、节约水土资源、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等方面给我国粮食安全保障带来正面积极影响的同时,也给粮食进口安全、政策设计和供给保障带来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包括:以高产量、高进口、高库存为代表的过度进口冲击粮食自给率的“想挡挡不住”;粮食生产国内支持政策与WTO 国际规则存在一致性纷争的“想做不能做”;世界市场风险与贸易动荡加剧国际粮源不确定性的“想进有风险”;以及在全球粮食安全治理体系中作用仍待加强的“想为难作为”等。
“具体来说,要升级既有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化解国际循环对国内循环的冲击压力;构建全方位多渠道的外部粮源供应体系,提高国际循环的利用和掌控能力;积极参与全球粮农治理,强化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协同治理能力。”朱晶表示。 
【编辑:王广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