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燕山大学首届全国艺术疗愈与脑科学暨医学与哲学论坛在艺术与设计学院音乐厅成功举办。本次论坛以“协同共育·科学赋能”为主题,构建新时代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推动多学科深度融合与协同创新。来自心理学、医学、哲学、教育学、艺术学等领域的高校、科研机构专家学者齐聚燕山,共同探讨艺术疗愈与认知科学的前沿成果与发展路径。
本次论坛由燕山大学主办,汇聚了来自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复旦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高校的多位专家学者,围绕前沿议题展开深入研讨。社会科学处联合康养产业技术研究院、艺术与设计学院等单位协同承办,以及百余位师生代表共同参与。论坛围绕“心理健康的哲学基础”“生命意义与精神卫生”“艺术疗愈与自我认知”“脑电技术与情绪识别”等前沿议题展开深入探讨,旨在激发跨学科思想的碰撞与合作,推动艺术疗愈与认知科学研究迈入系统化、体系化发展新阶段,彰显哲学价值引领、人文关怀注入和科技手段赋能三位一体的服务体系新模式。
李春玲致辞
论坛开幕式由燕山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赵琳主持,燕山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李春玲致开幕辞。李春玲副校长在致辞中表示,学校始终秉承“匠心为国铸重器、矢志不移育英才”的初心,近年来立足“生命健康”与“康养产业”两大方向,加快建设康养与生命健康学院,深化医学交叉领域研究。她强调,本次论坛是学校践行“科技+人文”融合发展理念的重要实践,也是落实校第五次党代会精神、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指导思想的具体行动。
专家做专题报告
燕山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周高仪在论坛开幕仪式上,向六位出席专家正式颁授"燕山大学艺术疗愈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特聘专家证书。在论坛主旨研讨环节中,与会专家围绕燕山大学艺术疗愈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未来发展路径与创新战略展开深入研讨。聚焦研究中心发展蓝图,通过"艺术疗愈专题座谈"形式,与学界同仁围绕科研转化、技术应用、人才培育、产教融合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对话,共同擘画心理健康服务创新生态体系。
燕山大学艺术疗愈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作为首届论坛的承办平台,自2020年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创新驱动、交叉融合”的发展理念,致力于推动国家层面艺术疗愈与认知科学的系统化建设。中心聚焦“人工智能+艺术疗愈+健康科学”多维交叉,围绕“理论突破—技术研发—场景落地—治理升级”构建全链条创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