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G第八届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约瑟夫•奈:对中美关系做历史性类比只会产生误导

2023-11-21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10月23—24日,由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第八届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在北京举行,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肯尼迪政府学院荣休院长约瑟夫·奈(Joseph Nye)在论坛上发表以下观点:

约瑟夫·奈 主办方供图

  现在尽管有很多问题,但我们需要坐在一起找到一个解决的方案。在我们讨论的话题中,我认为规则规范很重要。这是基于权力的底层逻辑,在二战之后建立了联合国,但当时全球的权力分配是在美国和苏联之间两极化的,这种两极化的分配使得全球很多方面都出现了无效运转。我们现在对权力分配有着更加清楚的认识,如果要解决现在面临的问题,不能只是有一个好的愿望,这是不够的,还需要有一个清楚的认识。现在的世界是一个多极化的世界,但我们混淆了一些事情。如果看当今世界的权力分配,首先在全球军事力量投送方面,有能力的只有美国。在经济领域,世界确实是多极化的,过去二十年来都是这样。

  我们怎么看现在的世界呢?有人说中美之间进入了新冷战和新一轮大国竞争,但我认为“冷战”的比喻是不恰当的。我们观察一下真正的冷战,当时美国和苏联之间有很多军事上的对抗,但几乎没有经济和社会上的联系,但观察现在的中美,经济方面则有非常强的相互依赖,数万亿元的贸易;还有社会方面的依赖,疫情前有大概30万的中国留学生在美国留学。与此同时,很有意思的一点是在生态上的相互依存,比如疫情、气候变化,当时在真正的“冷战”中这些是不存在的。所以,我们需要的策略要比冷战时期的策略更加精细化,这样才能回应现在面临的问题。比如我们刚刚经历的新冠疫情的跨国问题。

  这件事情意义非常重大,而且我们可能还会重新面临这样的情况,比如2003年初的非典疫情,美国和中国有非常紧密的合作,科学家和医生通过跨国联系网络采取紧密合作来遏制病毒传播,所以非典疫情被成功地控制住了,把这个和新冠疫情的情况进行对比就很说明问题。我们(中美)同时在做两件看上去相互矛盾的事情,一方面是在大国关系方面的竞争,另一方面又需要在跨国危机方面合作,所以,需要同时采取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我们不能仅仅期待这些跨国问题消失。那么,怎样描述现在的问题呢?

  在这个夏天的阿斯彭会议上,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提到,竞争性的共存。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提到,在管理下的竞争。这意味着我们要同时考虑竞争和合作两个方面的事情。在竞争性合作中,我们要考虑全球性问题,要和其他国家齐心协力来解决问题。

  给大家举个例子,现在气候变化是一个重要的全球性问题,比如说我们要考虑一下它对中国的农业带来了多大的威胁,还要再看看如果海平面上升六英尺,迈阿密和纽约将会遭遇多大的威胁,这些影响甚至大于战争。很多科学家说,这是非常有可能发生的。所以,在气候变化方面,中美确实必须要合作,这让我想到我们不能老想着胜出别人,应该共同使用我们的实力,通过强强联合来解决问题。还有其他的一些问题,比如通胀、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核扩散这些传统问题。另外,一些新问题,比如人工智能被用于军事冲突的可能性,这也是需要合作的。两国领导人在这个领域也要进行讨论,除了讨论经济问题之外,在今年APEC会议见面时也要讨论这些问题。所以,我要传递的信息是,智库要小心谨慎,(对于中美关系)不要光想做一些历史性的类比(修昔底德陷阱),这会误导我们。相反我们应该这样想,怎样把竞争与合作协调好?如果我们做不到这一点,所有人都会受到影响,不仅是中国和美国,全球气候和全球经济都会受损,这些是我的想法,我觉得智库就应该把重点放在这个方向上。谢谢。

  (文章内容系学者会议发言节选,不代表本网观点)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闫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