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开辟人类政治文明新境界

——“文明交流互鉴与政治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在京举办

2023-12-1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齐泽垚)12月9日,“文明交流互鉴与政治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在京举办。与会学者围绕文明交流互鉴视域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进程中政治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主题进行了交流研讨。

  北京联合大学党委书记、北京政治文明建设研究基地主任楚国清,中国政治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张树华,外交学院副院长高飞,北京市海淀区党史地方志办公室主任李强在开幕式上致辞。北京联合大学原党委书记、北京政治文明建设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徐永利主持开幕式并致闭幕辞。

  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文明是人类在历史长河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人类的进步离不开不同文明的交流互学互鉴。 

  楚国清在致辞中谈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人类历史的漫长进程中,世界各民族创造了具有自身特点和标识的文明。不同文明之间平等交流、互学互鉴,将为人类破解时代难题、实现共同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指引。”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政治文明建设不仅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政治文明研究可以在文明交流互鉴视域下大有可为。  

  张树华在书面致辞中指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以共同发展的理念,推动共商、共建、共享,推进世界各国文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共同迈向天下太平、世界大同。中国式现代化向世界提供的这一独特性供给,对于增强未来的确定性和展现人类社会发展的光明前景,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注入更多稳定性,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高飞在致辞中提出,中国特色政治文明建设,是一种全新的文明实践,它在坚守中华文化根脉的同时,也在不断吸纳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见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也见证了一个古老文明在现代世界舞台上的华丽转身。文明交流互鉴对于中国特色政治文明建设至关重要,在这个多元且共生的世界中,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交流和合作,我们才能在继承与创新中推动中国政治文明的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推动构建更加美好的世界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李强在致辞中谈到,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党坚持胸怀天下,以世界眼光、文明视野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一方面,伴随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式现代化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新途径;另一方面,文明的繁盛、人类的进步,也使世界一切先进文明的优秀成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赓续发展提供了借鉴参考。  

  开辟人类政治文明新境界  

  在人类文明历史长河中,政治文明是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概念。政治文明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大成果。不同的经济基础、不同的文化传统、不同的国情条件,决定着不同的国家和政党必然选择不同的政治文明发展道路、建立不同的政治文明制度,从而导致不同的政治效应和政治结果。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法学研究所研究员李林在《努力建构现代化中华法治文明新形态》的主题报告中提出,法治文明是人类运用法律驾驭自我、改造世界的精神成果、制度成果和实践成果的总和,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法治属于政治文明、制度文明范畴,是人类政治文明和制度文明的重要成果和集中体现,是现代国家和社会治理的根本遵循和基本手段。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立足新时代中国国情和实际,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目标,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汲取中华传统法律文化精华,借鉴世界法治文明有益成果,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良法善治的法治中国,努力构建现代化中华法治文明新形态。

  中国政治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原党委书记黄百炼在主题报告中提出,文明交流互鉴是双向的、平等的,我国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中要立足中国国情,坚持从实际出发学习世界政治文明成果,而不能简单照搬、叠加和移植。人民民主的主体是中国人民,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为了让广大人民更好当家作主,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中国政治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山东大学特聘教授包心鉴在题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开辟人类政治文明新境界》主题报告中谈到,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内涵和本质体现,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以人民为中心,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进一步校正了人类政治文明人民性方向;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以制度为保障、推进制度改革创新,进一步强固人类政治文明制度性根基;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以治理为使命、促进民主价值转化,进一步赋予人类政治文明治理性功能;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以天下为己任、遵循全人类共同价值,进一步增强人类政治文明交融性品格。

  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办公室原主任、办公厅联络局原巡视员李伯钧提出,中华文明是在中国本土产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而形成的文明。政治制度不能脱离特定的社会政治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进行抽象评价。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深深扎根于中国的社会土壤,我们要充分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坚持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天津师大副校长佟德志在《西式现代化的文化悖论》的主题报告中提出,西方的现代化在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发展出政治,经济,文化复合的理论与实践。同时,现代化过程中的普遍主义也影响了多元文化的发展,出现了现代化的文化悖论。当代西方现代化的文化悖论体现在性别、性、宗教、族群、移民,甚至是语言、意识形态等多个方面,与现代化过程中的工业化、民主化、法治化都存在内在的矛盾,决定了当代西方政治文明的基本样式。  

  韩国中国学研究中心理事、韩国关东大学李奎泰提出,近代国家体系建立以后,国家其实可以代表其疆域之内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的一切的集合体。在“文明交流互鉴”的范畴之内的“文明”,应该可用以“国家”为单位来讨论其交流互鉴问题。  

  全国政协理论研究会常务理事、湖北省政治学会副会长、武汉大学教授虞崇胜提出,人类创造文明的目的是为了推进社会进步,而文明互鉴就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奥秘。从一定意义上讲,文明互鉴是文明的本质。文明互鉴是人类的理性行为,促进文明互鉴必须遵循四条原则:其一,尊重差异,促进不同文明平等发展;其二,包容多样,不允许有文明霸权;其三,殊方共享,促进不同文明共同发展;其四,和而不同,不寻求统一的文明模式,追求和合共生的文明盛景。

  与会专家学者还就“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两会机制”“‘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华文明独特性研究”“全球治理”等话题开展了深入地交流研讨。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在文明交流互鉴中,持续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我们要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入开展研究,多出成果,多出标志性成果,在新的起点上续写中华民族政治文明新的篇章。  

  会议主旨发言由中国社会科学政治学研究所政治制度研究室主任韩旭、北京政治文明建设研究基地常务副主任庞明主持。外交学院外交与外事管理学系主任王春英、北京政治文明建设研究基地教授赵连稳就交流发言进行了评议。

  会议由北京联合大学北京政治文明建设研究基地、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政治制度研究室、外交学院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北京市海淀区党史地方志办公室联合举办。来自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教育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单位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关键词:文明交流互鉴;政治文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赛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