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孝通之问”学术座谈会在京召开

2024-04-1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项江涛 通讯员 鲁硕 刘侗勋)由商务印书馆和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联合主办的《费孝通之问:人类社会如何走向“美美与共”》学术座谈会日前在京举行,与会专家围绕费孝通先生的学术思想与时代价值展开深入讨论。

  与会嘉宾、商务印书馆副总编辑李霞代表商务印书馆致辞。她简要梳理了目前市面上关于费孝通研究的出版物,并回顾了费孝通先生几个重要的学术贡献。她认为,由东南大学特聘首席教授方李莉撰写的《费孝通之问人类社会如何走向“美美与共”——费孝通学术思想传》将研究的重点放在费先生晚年的思想中进行探讨,这是当前学界研究所忽略的,在国际冲突日益加剧的今天,这部著作的问世恰当其时。

  国务院参事室社会调查中心研究员张喆表示,方李莉的这部著作围绕费孝通先生一生中关注的两大问题而展开。一是费孝通早期讨论中国如何走向现代化道路;二是其晚年面对全球化提出的人类社会如何走向美美与共的问题。方李莉通过丰富的资料和深度的解析,梳理了费先生一生的学术经历和学术思想,其中展示的不仅是学者一生的个人思考,也是中国近现代社会和文化变迁的思想积淀,对当下的中国及世界具有非常重大的启示意义。

  该书作者方李莉在发言中阐述了她撰写这部《费孝通之问》的初衷和渊源。她强调,这部书是以一种“自然史”的写法,将费先生学术思想的形成、变化和发展的过程视为一个自然生成的时间轴和空间范围内串联的思想生命,不是评述,而是叙述。她说:“我的任务就是把他散现在不同阶段的学术著作当中的各种思想系统梳理起来,找到一股有前因后果和脉络清晰的思想序,然后能够形成一部代表费先生思想的‘自然史’。”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王延中认为,方李莉用人类社会如何走向美美与共作为《费孝通之问》的一个终极话题之一,这个选题很有价值。并且,这本书绝不是简单地去叙述费先生的一般学术经历和一些学术创建,而是侧重用于一个学者的眼光去和费先生进行对话,去理解费先生一生的思想,从中找到费先生在理论服务社会甚至服务全人类的一些理念和实践。

  中国艺术研究院原院长连辑认为,费先生晚年的学术观点带有时代特征和学术的结论性,方李莉在这个阶段跟随费先生学习,并有多次深入交流机会,所以本书更贴合费孝通本人的实际;其次,作者的主观偏好与关注点与费先生自身的学术重点或关注点相吻合,即从关注生态到心态,关注人类文明的未来等终极关怀的大问题。该书学术的研究对政治、制度的影响,对决策的启发,都有现实意义;该书是对费先生的“通读”,起到了读懂费孝通的门槛、路径和导读的作用;最后,该书从学术、思想脉络的角度为费孝通立传,选择角度很有特色,容易引起读者的兴趣。他认为,当代社会学、人类学要继承费先生思想、学术、理论、方法和情怀,同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有开阔的国际视野;第二,要有敏锐的现实感受;第三,要有超前的未来判断,即前瞻性;第四,要有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二级教授徐平认为,该书从两个阶段梳理了费先生的学问:第一,费先生的学术是探索中国现代化之路,最后落在“志在富民”上;第二,费先生晚年把物质和精神、中国和世界打通了。也正是这第二个阶段,是这本书最打动人和感动人的地方,其突出贡献在于呈现给读者:费先生如何站在中国看世界,费先生打通了文野之别和东西之别,拓展了社会学边界。他还说,方李莉入门最晚,但却颇得费孝通先生赏识,这一切与费先生晚年学术思想由“志在富民”转向“富了以后怎么办”,以及从研究“生态”问题到研究“心态”问题,正好与方李莉所从事的艺术人类学息息相关,这是一次思想上的相遇。

  中央民族大学原副校长麻国庆从“美美与共”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在费先生提出16字箴言后,“美”的逻辑关系发生了变化:“美”上升到了大美的概念、文化之美的概念。当把美的概念用一种文化的转译来表达时,其所蕴含的内容和信息会更加清晰。麻国庆对费孝通晚年提出的“文化自觉”理论进行了解读,表示要做到文化自觉,一是要对自己的文化有自知之明,二在处理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关系时,要树立和而不同的文化观、和而不同的辩证理念。

  中央民族大学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建民则从民族艺术的角度回顾了费孝通先生在五十年代阐述了艺术在实现“美美与共”进程中所发挥的社会价值和作用,并表示:人们因生活的需要而创造艺术,通过艺术陶冶和抒发对人、事、物的感情,利用艺术来建立对人、事、物的关系,并将艺术作为社会凝聚、协调和团结的手段等。通过艺术活动,参与研究者能够和当地人建立深厚的友谊,对当地人有更深刻的认识。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丁元竹在发言中回顾了自己的博士论文的主题就是研究费孝通学术思想,他认为思想史写作方法需要:第一,要把研究对象或描写对象放到时代背景下去思考;第二,要考虑其所处的学术背景,即同时代的人思想之间的互动与相互影响;第三,研究对象自身学术思想的发展逻辑。因此,他认为方李莉完成这本《费孝通学术思想传》面临了许多的挑战与不容易。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常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