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数字健康融合发展推动健康中国建设

2025-10-1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数字健康融合发展是新时代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战略选择。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彰显了党和国家对推动人民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决心,为数字健康融合发展推动健康中国建设、增进广大人民健康福祉提供了价值遵循和前进方向。

  推动数字健康融合发展的重要意蕴

  数字化将为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嵌套新“装备”,能在助力医疗卫生体系转型升级、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上实现更大突破。

  一是促进健康数据的共享与提质。数智时代背景下,推进健康医疗数据共建共享能为医疗信息化建设添砖加瓦。通过串联各级各类数据平台打破信息壁垒,并辅以标准化处理提升数据质量,让共享的健康数据为医学研究提供丰富素材,助力疾病预防与治疗方案优化;促进健康数据的共享增质,为民众健康保驾护航。

  二是优化医疗资源的协同配置。推动数字健康融合发展,能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医疗信息共享,打破地域限制让远程医疗专家为偏远地区患者服务,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大数据分析助力医院合理安排资源,减少浪费。智能设备辅助基层医疗,提升整体效率,进而优化医疗资源协同配置,惠及更多民众。

  三是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水平。“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始终是衡量医疗体系作用发挥的核心指标。数字健康正凭借绿色低成本的业态特征,以崭新的技术模式整合医疗数据资源,在增强医疗卫生技术支撑的生动实践中提升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质量的满意水平。

  我国推动数字健康融合发展的主要成效

  伴随着数字技术和健康领域交互合作的持续深化,数字健康融合发展日渐成为卫生健康事业的新趋势、新动能,在数据共享、资源配置、服务提升等方面成效显著。

  一是信息平台助力,医疗数据共享增效。借助电子病历、远程医疗、移动医疗等多维立体的医疗信息化平台建设,能有效助力医疗数据的互通共享,提高医疗服务的时效性。据智研瞻产业研究院预测,2024—2030年中国医疗大数据平台行业市场规模增长率在37%—42%,2030年中国医疗大数据平台行业市场规模4405.7亿元,同比增长41.28%,彰显了我国医疗大数据市场的巨大潜力和强劲发展动力。

  二是融合深度推进,医疗资源优化配置。《人民日报》2024年2月27日报道,我国国家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已基本建成,目前已经有8000多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接入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20个省份超过80%的三级医院已接入省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为提升居民健康管理能力、健康中国建设提供了坚实支撑。数字健康融合的推进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将有力突破时空限制,弱化区域和单元医疗场域之间的分离状态,有效改善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分布不均衡的情况,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优化整体布局,推进分级诊疗体系的构建进度。

  三是数智技术赋能,医疗服务提质增速。2024年9月12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指出,全国互联网医院已经达到3340所,每年提供的互联网诊疗服务量超过1亿诊疗人次,对医疗服务形式提供了有力补充。数智技术与医疗领域的交互深化,切实降低了互联网诊疗服务费用,为缓解百姓“看病贵”的问题提供了有力支撑。伴随数字健康融合出场的多元内容衍生,在线挂号、在线签约、在线诊疗等“上网动作”有效缓解了“看病难”的问题。

  数字健康融合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当前,数字健康融合发展仍处于探索阶段,在深刻认识数字健康领域具有深厚磅礴发展潜力的同时,必须精准聚焦数字健康融合发展亟待破解的主要问题,为卫生健康领域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锚定“受力点”。

  其一,数字健康融合发展的数字鸿沟亟待消弭。囿于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平衡不充分以及传统健康数据长期分散的思维定式,数字健康融合发展呈现出显著的数字鸿沟与数据孤岛现象。新兴媒介平台、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数据交互技术在不同地域的运用与普及程度差异悬殊,加之受众群体思维差异化等客观因素,致使数字鸿沟在一定程度上愈发“撕裂扩张”。

  其二,数字健康融合发展的内生动力亟待提升。数字健康融合发展的驱动势能呈疲软之势,主要体现在条件乏匮和创新不足等方面,症结表现为权责边界不清晰、数据标准不统一、协同联动不通畅、“数字素养”不协调等情况,导致各级医疗主体在职能发挥时,会受到明显的掣肘,容易弱化工作实效、存在不确定因素。

  其三,数字健康融合发展的人才队伍亟待扩充。当前,数字健康融合发展的人才队伍规模数量和高精尖人才相对薄弱。数字健康融合发展的人才培养主要集中在医学信息学、健康管理、大数据采集管理等方向,学科建设尚不完备、培养方向聚焦不精、培养规模相对有限,人才队伍建设的“质”与“量”均有待提高。

  深入推动数字健康融合发展的路径选择

  数字健康融合发展是规律所向、大势所趋、人民所盼。深入推动数字健康融合发展,要在精准聚焦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明确目标任务,谋定发展路径。

  一是坚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科学思维。数字健康融合发展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传统的“管理思维”转化为现代的“服务思维”,重点关注数字素养较为缺乏的人群,以人民生命健康为导向,搭建“一站式服务中心”的数字平台,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水平,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路”。

  二是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发展的条件场景。数字技术嵌入公共卫生体系,有助于打破过去不同层级、部门主体之间的“数据壁垒”,提高健康数据收集、流通、分享和存储方面的能力,搭建互联互通的数字健康平台,增强医疗数据服务效能。以数字健康融合发展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借助数据监控、数据分析、数据共享、数据传输等常态化措施,开拓协同化系统化智能化治理道路,逐步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医疗服务,提升健康数据精细化管理水平,优化公共卫生体系服务质量。

  三是形成科技创新组织机制的多维样态。科技创新是推动数字健康融合发展的动力,亟须加快数字技术升级,赋能、赋值、赋智数字健康产业的迭代更新。一方面,要利用大数据监测,复盘患者治疗过程、降低治疗成本;采取远程医疗技术,帮助弱势群体及时得到优质医疗资源,优化医疗资源的协调配置,加快推进医疗资源的合理分布。另一方面,要加强数字健康融合发展的制度创新,发挥数字、技术、机制之间的有机统一,打造“一体化”管理模式,以标准化、平台化、智能化引领数字健康融合发展的全周期治理流程,为患者提供更为智能的个性化服务。

  四是加强数字健康融合发展的人才梯队建设。数字健康领域的人才缺口是梗阻健康优先发展战略推进的现实“瓶颈”,优化人才培养、强化梯队建设势在必行。一方面,需要扩大人才培养规模,逐步完善学历层级培养体系,打造一批高素养人才队伍。另一方面,需要深化人才培养机构、单位之间的互动联系与合作协作,多方参与、齐心聚力,持续联动优化培训课程体系,探索新型实践育人模式。

  面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要牢牢把握信息革命的契机,审时度势、顺势而为,全力推动医疗卫生领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转型,持续增强数字健康融合发展的治理效能,不断优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使数字科技更广泛、更公平地惠及民众,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源源不断的蓬勃动力。

  (作者系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编辑:李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