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学理中国】新时代传承弘扬焦裕禄精神的实践路径

2024-05-2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焦裕禄精神是焦裕禄以生命为代价,在带领兰考人民战天斗地除“三害”、书写旧城展新颜壮丽篇章中铸造出的熠熠生辉、穿越时空的伟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到焦裕禄精神的发源地兰考调研指导工作,并强调指出:“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永远不会过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焦裕禄精神的重要论述,极大丰富了焦裕禄精神的内涵精髓,赋予了焦裕禄精神新的时代价值,为在新时代传承和弘扬焦裕禄精神指明了行动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准确把握传承弘扬焦裕禄精神的实践路径,对于赓续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推动党员干部自觉把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内化为自我革命的强大动力和政治认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恪守亲民爱民的公仆情怀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焦裕禄精神的本质所在。作为一名在党的严格教育下成长起来的优秀领导干部,焦裕禄坚信“共产党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的面前”[1],毅然决然到当时最苦、最难、最穷的重灾区兰考县赴任。焦裕禄上任后,开县委会的第一件事就是带着县委委员来到火车站看外出的受灾群众,他说:“党把这个县36万群众交给我们,我们不能领导他们战胜灾荒,应该感到羞耻和痛心”[2]。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焦裕禄之所以被誉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共产党员的光辉典范,之所以深受人民群众爱戴,根本原因就在于他始终与老百姓心相连、情相依,同呼吸、共命运,在于他视人民群众为衣食父母、诚心诚意当人民公仆。

  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上最大的幸福莫过于为人民幸福而奋斗”。党的十八大以来,无论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夺取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还是常态化地保障和改善民生,都充分彰显着中国共产党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的价值理念。初心使命一以贯之,人民立场坚定不移。新时代传承弘扬焦裕禄精神,“要特别学习弘扬焦裕禄同志‘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3],为人民尽职尽责、服务到底。作为党的领导干部,焦裕禄真正做到了心中有民,倾注真情,没有辜负党和人民群众的信任。同样,新时代领导干部必须清醒认识到,自己手中的权力、所处的岗位,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为党和人民做事用的,只能用来为民谋利。同时要坚定不移贯彻群众路线,常走乡间小路、常睡农家土炕、常吃农家饭菜,真正与群众打成一片,从推心置腹的交流中捕捉民意,努力做到“民有所想、我有所谋,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

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状态

  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制胜法宝,也是焦裕禄精神的精髓。焦裕禄在兰考工作的475天里,以“拼上老命大干一场,决心改变兰考面貌”[4]的精神状态同自然进行较量。正是在这股精神的支撑下,焦裕禄强忍病痛折磨,带领干部跑遍了全县149个大队中的120多个,在风里、雨里、沙窝里、激流里奋战了120多个日夜,最终摸清了底子、找对了路子,迈出了解决问题、赢得发展的步子,使兰考县实现了“历史上缺粮、常吃救济粮的老灾县,粮食达到了自给,还卖给国家八百多万斤花生、几十万斤皮棉”[5]的历史性跨越。焦裕禄用实际行动践行了领导干部“怨天尤人不可有,悲观丧气不足取,无所作为不能要”[6]的奋斗精神,展现了共产党员艰苦朴素、不怕困难的崇高形象。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仅是我们一路走来、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也是我们继往开来、再创辉煌的重要保证”。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是党团结带领人民经过筚路蓝缕、胼手胝足的艰苦奋斗取得的。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新时代传承弘扬焦裕禄精神,就是要学习焦裕禄“‘敢教日月换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7],把宏伟蓝图一步一步变为美好现实。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越是接近民族复兴越不会一帆风顺,越将充满风险挑战乃至惊涛骇浪,党员干部任何不想真抓实干的懒人思想、不愿付出的私心杂念、安于现状的自私行为,都与艰苦奋斗精神背道而驰、与新时代新潮流格格不入,更与党的初心和使命极不相容。只有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踏踏实实为党和人民工作,才能创造无愧于新时代要求的新业绩。

锤炼科学求实的务实作风

  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焦裕禄精神的灵魂。焦裕禄在改造兰考的斗争中,不是凭一时的热情鲁莽蛮干,而是遵照毛泽东同志“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指示,把积极作为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科学合理的干。为了寻求治理兰考天灾的科学方法,焦裕禄决定“亲自去掂一掂兰考的‘三害’究竟有多大分量”[8]。在焦裕禄的带领下,“县委先后抽调了120名干部、农民和技术员,组成一支三结合的‘三害’调查队,在全县展开了大规模的追洪水、查风口、探流沙的调查研究工作”[9],“给全县大小84个风口、1600个大小沙丘编号绘图。全县的淤塞河渠、阻水路基、涵洞等都调查得一清二楚,绘成了详细的排涝泄洪图”[10]。焦裕禄以实际行动下活了兰考人民治理“三害”的全盘棋,凸显了共产党人脚踏实地干事业的求实精神。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马克思指出:“研究必须充分地占有材料,分析它的各种发展形式,探寻这些形式的内在联系。只有这项工作完成以后,现实的运动才能适当地叙述出来”[11]。正因为马克思恩格斯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出发,高度重视实践和调查研究,所以才能始终自觉地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建立在扎扎实实的调查研究基础之上。中国共产党正是“靠实事求是吃饭”的政党。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继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根本原则,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行稳致远。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新时代传承弘扬焦裕禄精神,就是要学习焦裕禄“凡事探求就里,‘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求实作风”[12],足履实地、沉稳踏实地做好各项工作。党员干部要以焦裕禄为榜样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坚定实事求是的立场,既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听真话、察真情,而非“坐办公室”听汇报,“拍脑袋”作决策,“拍胸脯”担保证。只有这样,才能找出解决问题的新视角、新思路和新对策,进而形成磅礴的强大合力,赢得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新辉煌。

发扬迎难而上的大无畏精神

  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宝贵品质,也是焦裕禄精神的重要内容。焦裕禄毫不畏惧“灾区栽干部”的流言,怀着“兰考这块地方,是同志们用鲜血换来的。先烈们并没有因为兰考人穷灾大,就把它让给敌人,难道我们就不能在这里战胜灾害”[13]的崇高历史责任和强烈的使命担当精神,向党和人民立下“苦战三五年,改变兰考的面貌。不达目的,我们死不瞑目”[14]的誓言,带领全县人民战风沙、斗洪涝、治穷根,使兰考的面貌焕然一新。“干部不领,水牛掉井”[15]。正是凭借这种身先士卒的榜样示范作用,焦裕禄凝聚起了兰考36万人民战胜灾荒的强大信心和力量,带领全县人民于重重困难中闯出了一条生路,谱写了一曲改天换地的英雄赞歌。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马克思指出:“如果斗争只是在有极顺利的成功机会的条件下才着手进行,那么创造世界历史未免就太容易了”[16]。依靠斗争赢得胜利从来都不会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要有勇于开拓、锐意进取的大无畏精神,但大无畏精神不是天赋的,是在大风大浪乃至惊涛骇浪中历练而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四个伟大”,同企图迟滞甚至阻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切势力斗争到底,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新时代传承弘扬焦裕禄精神,就是要学习焦裕禄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的大无畏精神,敢于向问题“叫板”。新的赶考路上,问题依然不减、矛盾依然不减、挑战依然不减,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必须事不避难、义不逃责,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只要是有利于党和人民的事,就要大胆地干、坚决地干,在担苦担责担难中经受考验、磨练意志、丰富阅历、增长才干,练就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成为新时代的“劲草真金”,把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涵养无私奉献的道德情操

  清正廉洁、无私奉献,是共产党人先进性的重要体现,也是焦裕禄精神的鲜明特点。焦裕禄始终牢记“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17]。针对有人提出要改善办公条件,焦裕禄严肃地说:“坐在破椅子上不能革命吗?灾区面貌没有改变,还大量吃着国家的统销粮,群众生活很困难。富丽堂皇的事,不但不能做,就是连想也很危险”[18]。甚至在女儿、内侄找工作时,焦裕禄也坚决不开绿灯,而且还从大儿子看“白戏”这件小事上看到领导干部搞特权的大问题,亲自起草《干部十不准》文件,对干部廉洁自律作出具体规定。生命弥留之际,焦裕禄对组织唯一的要求,就是“要求组织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19]。“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20]。焦裕禄真正坚守了不为名、不为利,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为人民利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体现了共产党人高尚的道德追求和崇高的理想境界。

  奉献不言苦,追求无止境。马克思指出:“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21]。马克思一生践行为人类幸福而工作的理想信念,将有限的生命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无产阶级革命和全人类。党旗飘扬映初心,挥汗奉献勇担当。能否勇于为党和人民事业挑重担子、啃硬骨头、接烫手山芋,是判断新时代领导干部是否具有奉献精神的重要依据。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新时代传承弘扬焦裕禄精神,就是要学习焦裕禄“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22],忠诚履职尽责。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员干部要时时处处用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标准要求审视自己、修正自己、净化自己、提高自己,带头讲奉献、讲牺牲,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自觉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立志以实践诠释奉献、以奉献镌刻荣光,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焦裕禄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我们攻坚克难的强大精神武器。广大党员干部要以焦裕禄精神为镜“正衣冠”,深学细照笃行焦裕禄同志对群众的那股亲劲、抓工作的那股韧劲、干事业的那股拼劲,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参考文献:

  [1]焦裕禄干部学院编:《跟焦裕禄学做县委书记》,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50页。

  [2]穆青等:《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人民日报》1966年2月7日。

  [3]《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兰考两地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报道集》,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18页。

  [4]全国干部培训教材编审指导委员会组织编写:《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33页。

  [5]中共兰考县委编写组:《焦裕禄在兰考》,中国青年出版社1966年版,第110页。

  [6]焦裕禄干部学院编著:《信仰的力量——焦裕禄的青少年时代》,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82页。

  [7]《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兰考两地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报道集》,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18页。

  [8]焦裕禄干部学院编:《跟焦裕禄学做县委书记》,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147页。

  [9]《习近平讲党史故事》,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198页。

  [10]吴潜涛,唐立军等:《中国精神:传承与弘扬》,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169页。

  [1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1页。

  [12]《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兰考两地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报道集》,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18页。

  [13]穆青等:《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人民日报》1966年2月7日。

  [14]焦裕禄干部学院编:《跟焦裕禄学做县委书记》,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146页。

  [15]兰考焦裕禄纪念馆主编:《坚持群众路线的楷模:焦裕禄》,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70页。

  [1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93页。

  [17]《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重要讲话精神》,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22页。

  [18][19]穆青等:《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人民日报》1966年2月7日。

  [20]习近平:《念奴娇·追思焦裕禄》,《福州晚报》1990年7月16日。

  [2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59页。

  [22]《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兰考两地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报道集》,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18页。

 

  【本文系2022年度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一般项目“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媒体教学案例库的建设、开发及应用研究”(编号:22JDSZK016)阶段性成果】

  (梁大伟,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贾永刚,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毕雁 实习编辑:牛晓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