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共产党对待儒家文化的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评《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儒家文化观研究》

2024-01-1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儒家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对于凝塑时代精神、解决时代问题具有重要价值。秦宁波教授的《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儒家文化观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年版)一书,立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28年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深入研究并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对待儒家文化的历史经验,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更好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智慧提供启示。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儒家文化观研究》客观地分析了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儒家文化观的形成背景。中国共产党对儒家文化的深入思考既有其独特的时代背景,也有着深刻的思想文化渊源,体现为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的必然。该书将中国共产党儒家文化观的形成置于当时世界、近代中国社会与中国共产党的关联性体系中加以系统考察,在对世情、国情、党情的综合分析中,厘清中国共产党儒家文化观形成的深刻原因。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儒家文化观研究》清晰地梳理出中国共产党儒家文化观的发展历程。中国共产党对待儒家文化问题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文化史的题中之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28年的时间里,中国共产党对待儒家文化的思考经历了从片面到全面、从感性到理性的探索过程。该书在把握中国共产党对待儒家文化的影响因素、主要特点、呈现标志基础上,创新性地将中国共产党儒家文化观发展进程分为三个阶段:早期阶段(1921—1927年)、发展阶段(1927—1938年)和成熟阶段(1938—1949年),并概括总结三个阶段的特点和经验做法。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儒家文化观研究》深刻地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对儒家文化的批判思考。该书运用唯物史观分析方法,深入分析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以科学态度客观对待儒家文化,辩证对待意识形态领域马克思主义与儒家文化的冲突,在打破儒家旧礼教对革命发展的束缚、摒弃儒家教育思想中“糟粕”的同时,也深刻揭示和批判反动者对儒家文化的曲解利用,对于主动推动中国革命发展和近代化进程具有重要的经验价值。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儒家文化观研究》深层次地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对儒家文化的继承发展。儒家文化既有与封建主义相联系的“糟粕”,也有超越时代、跨越阶级的“精华”,生活于五千年文明黄土地的中国共产党不可能也不能割断与儒家文化的关联。该书研究阐明,中国共产党坚持运用唯物史观,通过批判极端民族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倾向,从三个方面继承发展了儒家文化:对儒家哲学问题的研究、对儒家政治伦理的解构以及对儒家教学思想的借鉴。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儒家文化观研究》全面地剖析了中国共产党对儒家文化的转化运用。中国共产党在深刻批判和继承发展儒家文化基础上,在实践中对儒家文化进行了转化运用。该书研究指出,党对儒家文化转化运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马克思主义与儒家文化的关系;二是革命实践与儒家文化的关系;三是党的建设与儒家文化的关系。比如,革命中的湖湘文化、教育中的尊师贵师、“经学”的传统束缚等等,其背后是中国共产党对自身与儒家文化关系的深刻认识和对儒家文化的创造性运用。该书认为,中国共产党对儒家文化的转化运用和对儒家文化的深刻批判及继承发展互相补充,共同构成了中国共产党儒家文化观的内容体系。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儒家文化观研究》系统地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对待儒家文化的基本经验。1943年7月5日,王稼祥同志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二十二周年与全民族抗日战争六周年的讲话中指出:“历史是最好的裁判官,人民是最好的裁判官。”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儒家文化的历史评析,始终坚持“历史”裁判与“人民”裁判的统一,在肯定儒家文化历史价值的同时,深刻反思儒家文化发展的历史局限。我们要认真总结中国共产党对待儒家文化的基本经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正确认识儒家文化跨越时空的合理内涵,系统掌握党对待儒家文化的科学方法,把握儒家文化之大体,探索其与马克思主义间的契合点及融合路径,以不断释放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力量赋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创新进路。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儒家文化观研究》系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对待传统文化的历史经验研究(17CDJ014)”阶段性成果,秦宁波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年09月出版】 

  (作者系河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教授,河北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基地研究员)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毕雁 实习编辑:余金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