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认知关乎战后国际秩序根基

——访日本拓殖大学海外事务研究所教授富坂聪

2025-08-1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 白乐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强调集体记忆,反对歪曲历史的言论,弘扬正确二战史观,是时代所需、历史所向。近日,本报记者专访了日本拓殖大学海外事务研究所教授富坂聪(Tomisaka Satoshi)。富坂聪阐述了他对战后国际秩序、日本战后态度、弘扬正确二战史观、维护世界和平等议题的看法。他认为,历史认知问题关乎战后国际秩序的根基。中国积极倡导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中国人民的正义战争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敬和支持。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今天,日本部分政客对军国主义历史仍持错误态度。一些日本政客鼓吹“历史无明确定义”,另一些政客为了攫取政治利益,不惜为法西斯主义“涂脂抹粉”,并试图模糊战争罪责概念。富坂聪呼吁各国携手同行,共同维护世界和平。

  应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您如何看待战后国际秩序?

  富坂聪:1945年8月15日,对中国人民而言,是摆脱侵略战争阴霾的解放日;对作为加害者和肇事者的日本同样具有特殊意义,这个日子应成为其深刻反省的契机。日本人必须记住这一天,反思其为何不能从战争中吸取教训。

  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战争已演变为具有“不可阻挡”特性的形态。尽管人类早已见识过战争的恐怖,却仍未能阻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以致再度陷入灭顶之灾。

  不幸的是,现实中的战后国际秩序分裂为两大体系:一个是以联合国为中心,即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另一个是以美国等西方大国为中心,即西方所谓的“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

  不少西方学者大肆宣扬后者。然而,这无法抵挡“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摇摇欲坠的趋势。联合国虽面临一些挑战,但它得到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坚决拥护。近年来,美国一再批评联合国系统功能失调。即便如此,联合国系统之于国际体系仍然很重要,世界上没有其他系统可以取代。

  “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通过单方面制裁、使用武力等方式,制造敌对体系;而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的特点是倡导持续对话,而非使用强硬措施。遗憾的是,有许多的西方国家公开挑战、破坏联合国的权威,这在国际社会引起震惊和失望。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从中吸取教训,并加速联合国机构改革,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

  日本的问题不只是缺乏对战争的反思

  《中国社会科学报》:日本学者仲正昌树著有《日本与德国:两种战后思想》一书。他认为,日本的战后反思不如德国深刻。日本的国民身份认同与战争责任认定始终模糊不清。而德国对其在纳粹时代的战争罪行进行了相对彻底的清算,并实施了战后补偿政策。对此您有何看法?

  富坂聪:在我看来,日本的问题不只是缺乏对战争的反思。它的问题还在于,没有认真用心地去反思导致战争发生的机制,并发展出科学控制战争机制的能力。事实上,日本没有关注更为根本性的问题,即“我们为什么要发动这样一场战争?”

  80年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再次向世界证明,战争是场没有赢家的毁灭。它告诉我们,阻止战争发生带来的好处远远超过赢得战争带来的好处。然而,不幸的是,目前越来越多的日本政客仍倾向于相信武力是万能的。

  战后日本常常从“新冷战”思维的视角去理解国际关系,因此将中国视为敌人。日本以负面态度看待历史,这种倾向在不少政客心中根深蒂固。随着一些人的观点变得更加极端,越来越多的日本人支持那些抱有仇外心理的政治家。这不仅是对客观历史事实的抹黑,而且是对公正国际秩序的拒绝。

  右翼势力篡改历史破坏战后国际秩序

  《中国社会科学报》:当前,一些西方国家的右翼势力试图通过各种手段模糊、扭曲历史。历史修正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不仅导致了其国内的政治分裂,也是对战后国际秩序的破坏。对此您如何看待?

  富坂聪:当前,在西方政治家中,尤其是在西方发达国家的政治家中,有一种明显的趋势,即篡改历史、推动右翼议程。我们可以将这种现象看作西方国家体制疲软的反映。如今,西方国家中的右翼势力正在壮大,成为西方选民对国内政治不满以及对现有政党的排斥等埋怨情绪的发泄渠道。

  历史修正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源于部分人看待历史的思维方式即历史观的改变。这背后也有贫困、社会极化、经济不平等问题的影响。意识形态冲突往往象征着不同力量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丛林法则不是人类共存之道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认为,弘扬正确的二战史观,对于建设一个和平世界具有怎样的启迪与意义?

  富坂聪:错误二战史观,与其说是出于缺乏对二战的共同记忆,不如说是由于各国之间的政治不信任。受部分人偏激情绪驱动的民粹主义在一些西方国家十分盛行。但我们必须认识到,那些受民粹主义政客欢迎的政策,即使被部分人热捧,也终将被历史证明是错误的,积累起来有可能最终导致重大失误。

  《中国社会科学报》:谁不反思历史,谁就会对现实盲目。团结一致、勠力同心是胜利的源泉。对此您作何评价?

  富坂聪:的确如此。战争的惨痛教训证明:弱肉强食、丛林法则不是人类共存之道,不是和平之策。然而,在如今国际形势变幻莫测的背景下,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即使选择有意忽视或忘记当前的现实,也比满足于现状要好。

  过去世界各国联合起来打击法西斯主义的努力是值得赞赏的,但我认为,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即明确的合作目标有待进一步形成、深化。右翼势力仍在日本以及不少西方国家存在,至少从选举结果来看,这种现象很难完全根除。这当中存在“历史陷阱”,需要在未来的日子里进一步避免。

【编辑:赵琪(报纸) 胡子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