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大爱生命、追求和平——《拉贝与中国》新书首发仪式”在北京联合大学举办,《拉贝与中国》正式发布。
北京联合大学副校长张萌萌,约翰·拉贝嫡孙、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托马斯·拉贝教授,中国出版集团研究出版社总编辑丁波出席活动并致辞。来自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学研究基地、约翰·拉贝北京交流中心、北京市档案学会、《国际人才交流》杂志、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嘉宾约50人参加首发仪式。约翰·拉贝北京交流中心(以下简称拉贝北京中心)首席专家梁怡主持会议。
《拉贝与中国》
反映拉贝家族与中国绵延至今115年交往的深厚情谊
《拉贝与中国》由约翰·拉贝嫡孙、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托马斯·拉贝教授编著,中国出版集团研究出版社出版。此书德文版成书后,历经作者十多年整理、修改、补充,在大量利用约翰·拉贝的日记手稿、及其亲友提供、授权使用的相关文献基础上,简洁又完整地汇集了约翰·拉贝在中国30年的文献收藏,从多方面、多角度反映了拉贝家族与中国绵延至今115年交往的深厚情谊。
约翰·拉贝1908年来中国,曾在北京、天津、南京等地生活工作30年,留有20多卷日记手稿。1937年侵华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惨案期间,约翰·拉贝积极保护中国难民,并在日记中忠实记录了日军暴行,这些记录是研究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抗日战争史、南京大屠杀史十分珍贵的资料。拉贝日记中的其他资料对于研究中德关系史、中国文化史、地方史志等也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
托马斯·拉贝教授详细介绍了收集和编辑书稿的设想、选材内容和语种转换及译制过程,真诚感谢多年间参与此书出版过程中的朋友,感谢疫情期间为海德堡拉贝中心送去药品和防疫物资的首都医科大学和北京联合大学。他表示,感谢阮祥燕教授率领28位译者团队从英文版翻译成中文,感谢中国近现代史专家梁怡教授对本书出版的大力支持,感谢中德友好协会史明德会长和本书顾问张骥先生对书稿中德文翻译成中文的内容认真把关。他希望通过《拉贝与中国》一书,助力中德民间友好未来,助力拉贝家族与中国百年民间友好的赓续发展。
张萌萌表示,托马斯·拉贝教授为弘扬拉贝家族与中国人民的友谊所做的不懈努力令人敬佩,特别是对拉贝北京中心的建设和发展多年给予了很大的支持、指导,并提供北京卷的电子文献用于展陈。《拉贝与中国》一书展示了约翰·拉贝在中国30年的工作生活历程和百余年民间友谊,对我们进一步做好中心的建设有积极的意义。他代表北京联合大学祝贺托马斯·拉贝教授著作的出版,也祝愿约翰·拉贝北京交流中心的工作续写新篇章。
丁波感谢托马斯·拉贝对研究出版社的信任和对编辑团队的鞭策,并对阮祥燕教授翻译团队的辛勤付出和梁怡教授的帮助表示了感谢。他认为,正是方方面面充满历史担当的同仁共同努力工作,才使这部友谊之书得以面世。
大爱生命、追求和平
用学术弘扬正气、歌颂友谊
在发布会上,与会嘉宾围绕《拉贝与中国》一书的编著意义、翻译出版历程、学术研究价值、新书的阅读推广等多方面、多角度进行了研讨。
抗日战争纪念馆原副馆长、拉贝北京中心顾问刘建业认为,《拉贝与中国》是一部弘扬正气、歌颂友谊的著作,内容简明生动,循循善诱,可读性强。他表示,作者以自己的思想情结和充满深情的笔触,记述了其祖父约翰·拉贝与中国的深厚情谊。“全书充满着对正义的颂扬、对侵略战争罪行的揭露、对中德两国人民传统友谊的歌颂。”
《拉贝与中国》的策划编辑张琨从“感恩、使命、弘扬”三个层面介绍了该书的出版历程及感悟。
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内分泌科主任阮祥燕介绍了本书翻译团队几年间的坚持和辛勤付出,着重强调了托马斯·拉贝教授的信任是带领团队坚持翻译的动力,本书顾问梁怡对译文给予的学术指导。
梁怡认为,《拉贝与中国》用大量的文字、图片、历史档案,全面向世人展示了约翰·拉贝不平凡的一生,侧重多方面、多角度、多人记录南京大屠杀惨案的历史,完整、客观地介绍了约翰·拉贝在华30年经历,是一本传承和延续拉贝家族与中国人民友谊的好书。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一级调研员王薇表示,拉贝作为中德人民友谊史中重要的人物所体现的大爱生命、追求和平的精神令中国人民永久怀念。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主席柯马凯谈到,我们应当把延续弘扬约翰·拉贝的大爱和国际主义、人道主义精神进一步结合起来。《国际人才交流》杂志总编辑徐庆群表示,拉贝家族的故事是非常丰富、内容厚重、装帧精美的书,值得读者们反复阅读。她透露,已将托马斯·拉贝的事迹写在了自己的新书《外国专家的中国情缘》里。南京大学拉贝与国际安全区纪念馆主任杨善友认为,该书不仅再现了约翰·拉贝的一生,而且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南京市档案馆史料开发利用处原处长夏蓓提出,该书是一部牢记历史、反对战争、珍爱和平的好教材。北京师范大学教师彭蓓表示,该书对于研究南京大屠杀史、中国近代的经济文化交流史、以及外国友人在中国的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院长张宝秀祝贺新书的出版,认为该书对于研究约翰·拉贝在北京17年间所涉及的相关历史问题有着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北京联合大学图书馆党总支书记翟金忠表示,拉贝北京中心设在校图书馆,更有益于发挥其重要的教育功能、研究功能和学术交流功能。
会后,与会嘉宾参观了约翰·拉贝北京交流中心,中心副主任李瑜做了详细的介绍,解答了提出的问题。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责编:王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