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

首页 > 会议日历 > 纪念金景芳先生诞辰120周年暨“中国古代文明研究”高峰论坛举行

纪念金景芳先生诞辰120周年暨“中国古代文明研究”高峰论坛举行

会议时间

2022-12-28 至 2022-12-28

会议地点

线上

主办单位

中国先秦史学会、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上海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学研究所

会议介绍

  2022年12月28日,由中国先秦史学会、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上海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学研究所共同主办的“纪念金景芳先生诞辰120周年暨‘中国古代文明研究’高峰论坛”在线上举行,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科研院所的金门后学以及中华传统文化研究者、爱好者200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共同追忆金景芳先生的为人和治学。

  开幕式上,中国先秦史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古代史研究所宫长为研究员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秘书长、科研局局长、中国先秦史学会顾问晋保平教授在致辞中指出,金景芳先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中国古代的重大理论问题进行梳理,在古代史诸多领域的研究都有创新,堪称马克思主义古史研究的积极推动者,金先生的学术思想和治学理念都值得后学弘扬。

  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所长冯胜君教授在致辞中认为,金先生治学的精神可以总结为“实事求是”四个字,金先生将传统典籍视作为学的根本,鼓励晚辈后学在阅读典籍的过程中于不懂之处积极发问。

  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舒大刚教授回忆了金先生曾经的音容笑貌,认为金先生是后学的经师、人师、先师和宗师,经师的身份树立了学业的方向和典范,人师的身份在德育上树立了为人的榜样,先师的身份树立了事业上的努力方向,宗师的身份传递了学术亲情的榜样。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学研究所所长张固也教授在致辞中谈到自己做博士论文期间所受到的金先生治学方法的影响,金先生既不盲目迷信古书,也不盲目怀疑古书,学术观点是堂堂正正的。

  中国先秦史学会副秘书长、上海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宁镇疆教授在致辞中指出,金先生在培养弟子方面倾尽全力,80岁高龄仍然逐字逐句审阅学生的博士论文,把自己的知识和见解对学生倾囊相授,令人感动。

  随后,主旨演讲由中国先秦史学会副会长、四川大学彭邦本教授主持。东北师范大学康学伟教授、清华大学廖名春教授、四川大学舒大刚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李景林教授(学生程旺代读)、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程奇立教授、吉林大学文学院许兆昌教授、南京大学历史系申屠炉明教授等先后作主旨演讲发言。康学伟认为,金先生的学术是由经学而入史学,代表了二十世纪后期孔子研究的最高水平。舒大刚认为“经学”是金先生治学的一大特点,金先生是一位从经学而入新史学,又用新史观以治经典的一代鸿儒。李景林认为,金先生的治学虽是“由经入史”,却特别重视理论,强调从史实中见出常道或规律。金先生注重经典生命整体性的学术精神,其学问根植深厚平正,具有居安资深,左右逢源的思想学术原创力。廖名春追忆了金先生高尚的人格,讲述了金先生对自己学术事业影响最深的孔子思想研究和《周易》研究,鼓励后学要以金老为榜样,做治学的真君子。程奇立重点阐述了金先生的礼学研究,他指出金先生非常重视礼学并在礼学研究领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追忆了金先生引领自己进入礼学研究领域的过程和收获。许兆昌讲述了马克思主义对金先生古史研究的影响,认为金先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方面推动了中国古史研究的深入,为中华文化传统的现代化进程指明了方向,另一方面也通过中国古史的具体研究,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申屠炉明阐述了金景芳先生早期经学研究的理路:一为观会通,把握六经的共同性;二为尊古说,从汉儒师说上返孔子之说;三为重经文,重视《易》与《春秋》的思想性。

  下午,论坛发言分为两场进行。上半场,许兆昌主持。中国先秦史学会副会长、湖州师范学院特聘教授、湖州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学功介绍了从《中国古代史分期商榷》看金景芳先生的学术反思精神。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学研究所所长、张固也考论了地湾汉简《孝经》残文。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副会长、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朱彦民教授思考了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华文明起源研究的模式。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审、史学编辑部主任晁天义重新探讨了国家起源与血缘、地缘因素的关系。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徐义华研究员从血缘和政治融合程度探讨了商周之变与《殷周制度论》。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历史研究所郭永琴副研究员以山西范围内的区域文明为例,讲述了中国古代文明研究中的区域文明研究。中国先秦史学会副会长、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杜勇教授讲解了周昭王两次南征楚荆的史迹厘正。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张德良博士介绍了2022年纽约苏富比拍卖行“权命/征荣:吉金铸国”青铜器拍卖专场出现的獼驭簋及其背后的历史意义。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博士后、助理研究员霍喆博士阐述了两周时期“敏”及敏德的内涵。聊城大学文学院高中华博士探讨了安大简《诗经?樛木》异文与篇旨。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讲师张帆博士介绍了安大简《仲尼曰》的补释札记。温州大学人文学院陈鸿超副教授重新讨论了《孟子?离娄下》“诗亡而《春秋》作”之“亡”的释读。湘潭大学碧泉书院王杰博士展示了自己对上博简《孔子诗论》“可斯雀之矣”的创新性解释。

  后半场发言由宁镇疆主持。吉林师范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薛柏成教授介绍了金派易学在当代的学术贡献。辽宁大学哲学院王雅教授阐述了“观”在《周易》乃至整个中国哲学中的思维方式。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彭华教授简述了1997年冬在吉林大学访学诸事以及2015年12月在长春参加《金景芳全集》首发式的点滴记忆。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夏保国教授介绍了吕文郁先生对金老遗稿的整理情况。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许家星教授探讨了金先生在信古、开放、尊孔及严辨孔学与后世儒学的研究特色。邯郸学院荀子思想研究所所长吕庙军教授阐述了金景芳先生对周公、荀子研究的贡献。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教研部助理研究员杨家刚博士比较了《论语》风草论与《周易?观卦》“风行地上”之间教化思想的差异。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夏虞南博士介绍了《〈周易?系辞传〉新编详解》一书的思想特色。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冯立博士重新考释了帛书《二三子》中的孔子时论思想。长治学院副校长卫崇文教授阐述了战国时期神仙思想的勃兴与历史人物神话化运动。厦门大学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孙飞燕博士考证了《史记?封禅书》秦所祠的上帝。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张文安副教授从文化角度考察了汉代人物的长寿现象。四川宜宾学院文学与音乐艺术学部汪舒旋博士以《琴道》《琴赋》为例探析了儒学、玄学与琴学的关系。贵州铜仁学院赵文会副教授考论了《明儒学案》的学术史观。

  闭幕式上,中国先秦史学会副会长杜勇主持。宫长为作学术总结,对主办单位和与会学者表示感谢。他指出,本次论坛学术成果丰硕,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文明研究新趋势、新气象、新收获。许家星发表代表感言。许家星表示,金景芳先生的学术传承呈现出欣欣向荣的迹象,希望能够将论坛的学术成果进一步向社会传播,让更多的人学习金先生的高尚人格和学术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