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

首页 > 会议日历 > 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分会2023年年会在京召开

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分会2023年年会在京召开

会议时间

2024-01-13 至 2024-01-14

会议地点

北京

主办单位

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分会

会议介绍
  1月13日—14日,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分会(以下简称“研究会”)2023年年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围绕“学习毛泽东思想,推动新时代文化建设”展开深入学习研讨,旨在推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中宣部新闻出版研究院副院长崔海教,中共北京市教育工委宣教处副处长丁贞栋,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韩宪洲,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分会会长程美东,副会长袁本文、吴宝晶、肖贵清、杨蔚,湖南红色记忆文化基金会理事长曹耘山,《中国教育报》理论部主任张金岭,北京日报社理论部副主任李庆英,以及来自北京50余所高校的13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程美东主持开幕式和闭幕式。
  丁贞栋指出,过去一年,研究会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成效显著,对全市思政课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寒假伊始,研究会第一时间举办年会并开展新年大练兵,充分彰显了研究会过硬的政治品格和鲜亮的精神底色。他强调,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5周年,对马克思主义学院及思政课建设来说也是值得期待的一年。希望研究会在各位专家学者的带领下继续砥砺奋进,再建新功。同时,他就研究会工作提出几点建议:第一,加快适应新的思政课教学体系,整合首都高校力量,输出更多标志性成果;第二,积极参与全市大思政课综合改革任务,以多种方式参与并协助推进以实践教学为主的大思政课综合改革;第三,继续开展练兵服务及展示交流活动,共同推动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再上新台阶。
  韩宪洲指出,年会聚焦“毛泽东思想,推动新时代文化建设”这一主题展开深入学习,充分体现出高校扎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他提出,高校思政课要在改进中加强、创新中提高,加强针对性和时效性,进一步深入探讨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社会实际及自身实际的关系。
  崔海教就思政课如何选取主题出版物主题作了讲解。他认为,关键需要处理好几种关系:一是选取重大主题和具体题材的关系,二是政治和思想高度与小切口深入的关系,三是大众化和理论学术化的关系,四是出版中“有意义”和“有意思”的关系,五是出版和推广的关系。
  会议期间,程美东和曹耘山分别以“学习毛泽东文风,推动新时代文化建设”“如何在俄罗斯查找早期中共党员历史档案”为题给与会人员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程美东在报告中指出,不同历史时期的文风反映着不同时期的时代精神。他通过深入研读毛泽东同志在不同时期创作的文献,认为毛泽东的文风特征对新时代文化建设同样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他表示,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文化产品,我们要进一步学思践悟习近平文化思想,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曹耘山在报告中详细介绍了俄罗斯国家社会政治历史档案馆、俄罗斯国家近代史档案馆、俄罗斯国家电影和图片资料档案馆、俄罗斯国家录音档案馆、俄罗斯国家军事档案馆、俄罗斯远东地区档案馆中有关中共党史重要人物和事件的文字、图片、影视等各类资料的收藏及利用情况。他指出,这些资料对新时代弘扬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具有积极的推动意义。
  会议期间还举办了颁奖环节,为第十二、十三届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本功比赛《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预赛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的获奖教师颁发了获奖证书。
  在专题发言阶段,北京交通大学教授杨蔚,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钟爱军、中国音乐学院思政部副教授李先灵、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教授张治银、中国政法大学讲师程运麒、北京物资学院讲师崔志宏、中央民族大学讲师赵万庆等七位与会教师代表围绕本次会议主题分享了他们关于概论课教学的经验与体会。
  吴宝晶、袁本文、肖贵清、杨蔚分别主持了会议的有关议程。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责编:王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