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永祥:打磨巡视利剑 提升巡视效能

2024-05-2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巡视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性制度安排。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巡视工作,先后三次修订《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不断把巡视这把利剑磨得更光更亮。相较于2017年版《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2024年2月中共中央发布的《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紧扣党的二十大确立的中心任务和重大战略部署,紧扣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紧扣加强党中央对巡视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守正创新,突出政治性、规范性和实效性,进一步推动巡视工作高质量发展。

  让政治巡视的底色更加鲜明 

  提高巡视工作的政治性的一个重要体现,在于加强党中央对巡视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为新时代巡视工作提供根本政治保证。2024年版《条例》第1条开宗明义将“坚持和加强党对巡视工作的全面领导”确定为首要的立规目的,为将党的全面领导贯穿于巡视工作各方面全过程预留了制度空间。党对巡视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具体的,集中体现为加强党中央对巡视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2024年版《条例》第4条第1款将“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规定为巡视工作应当遵循的首要原则,第5条规定“巡视工作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实行党组织分级负责、巡视机构组织实施、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部门协助、有关职能部门支持、被巡视党组织配合、人民群众参与的体制机制”。上述规定为加强党中央对巡视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经过不断探索,坚持政治监督定位,与时俱进深化政治巡视,是党内巡视工作取得的重要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之一。2024年版《条例》指出,“巡视工作是上级党组织对下级党组织履行党的领导职能责任的政治监督”。精准把握巡视工作的政治监督性质定位,对于巡视工作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更好发挥政治保障作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的“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的重要部署,2024年版《条例》第3条将“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发挥政治巡视利剑作用”纳入巡视工作的总体要求,为开展政治巡视指明前进方向。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推动巡视工作牢牢站稳人民立场、增进民众福祉,是提高巡视工作政治性的一个重要体现。党内法规主要由原则和规则构成。在原则层面,2024年版《条例》第4条第3项把2017年版《条例》中的“坚持群众路线、发扬民主”修订为“坚持人民立场、贯彻群众路线”原则,推动巡视工作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价值取向。在规则层面,2024年版《条例》通过对巡视工作的体制机制、巡视监督内容等构成要素的科学设置,推动巡视工作依靠人民、为了人民。就巡视工作依靠人民而言,巡视是发现问题的主渠道,巡视工作只有依靠群众、发动群众、走好群众路线,才能精准发现问题。基于此,2024年版《条例》将“人民群众参与”作为巡视工作的体制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巡视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巡视工作的政治属性还体现在紧紧围绕“两个维护”强化政治监督。2024年版《条例》第2条第1款明确规定巡视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契合了完成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的现实需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最重要的政治成果,与“两个维护”密不可分、相辅相成,2024年版《条例》第3条将“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写入巡视工作的总体要求,以更高标准深化政治巡视。

  多管齐下让巡视程序更加细化完善 

  程序正义是巡视工作程序应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要求巡视组在形成巡视报告之前应与被巡视党组织、有关职能部门进行沟通交流。基于此,2024年版《条例》第26条第3款规定:“巡视组对巡视报告反映的重要问题、提出的整改建议,应当按规定与被巡视党组织主要负责人进行沟通、听取其意见;对巡视报告反映的重要政策性问题,可以与有关职能部门进行沟通、听取其意见。”该规定有利于保障被巡视党组织、有关职能部门的知情权、表达权和建议权,增强其对巡视报告的认同感和践行力,推动巡视工作程序更加科学规范、公正合理。

  就巡视移交而言,2024年版《条例》将巡视移交内容从2017年版《条例》中的“对巡视发现的问题和线索”修订为“对巡视发现的问题和反映党员、干部涉嫌违纪违法的问题线索”,将巡视移交主体从2017年版《条例》中的“派出巡视组的党组织”修订为“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巡视组”,语言表述更为规范,主体定位更为精准,进一步增强巡视移交的形式规范性和实质规范性。就巡视通报而言,2024年版《条例》第30条第2款规定:“对巡视发现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和体制机制等方面的重大问题,可以采取制发巡视建议书或者其他适当方式,向有关职能部门提出加强监管、健全制度、深化改革等意见建议。”该规定明确巡视通报的具体情形、主要方式、适用对象、主要内容,进一步增强巡视通报工作的具体性和可操作性。

  问题底稿是巡视工作中发现问题的依据、凭证和说明材料,是支撑巡视报告的重要内容,为开展问题线索移交、提出整改建议、进行检查验收等后续工作提供重要线索。2024年版《条例》规定:“巡视组对巡视报告、专题报告等反映的问题,应当制作底稿。”建立巡视反映问题底稿,使巡视报告中的每一个问题都有据可查、有迹可循,不仅增强了巡视报告的真实性、严谨性、翔实性,而且使巡视整改和成果运用更加有的放矢,推动巡视工作可追溯、可核查、可问责。

  协同发力彰显利剑作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完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以党内监督为主导,促进各类监督贯通协调,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巡视作为党委(党组)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履行全面监督职责的重要抓手,具有监督对象覆盖面广、监督内容关联度高、监督过程衔接性强等特点,具备推动各类监督贯通协调的实践基础和组织优势。

  基于此,2024年版《条例》把“促进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写入巡视工作的总体要求,有利于站在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高度对巡视监督与其他监督贯通协调作出整体谋划。2024年版《条例》规定:“发挥巡视综合监督平台作用,推动巡视监督与其他监督贯通协调。”将巡视定位为综合监督平台,有利于发挥巡视在推动各类监督贯通协调上所具有的协调左右、联络内外、整体联动的组织优势,以点带面推动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就各类监督贯通协调的实践路径而言,2024年版《条例》推动巡视监督与其他监督力量整合、程序契合、工作融合,形成巡视监督与其他监督形成同题共答的监督合力。

  从力量整合看,2024年版《条例》第5条明确党中央、各级党组织、巡视机构、纪检监察机关、组织部门、有关职能部门、被巡视党组织、人民群众等各类主体在巡视工作中的角色定位和功能作用,推动各类监督主体在分工协同中形成整体监督合力。从程序契合看,2024年版《条例》第21条、第30条等相关规定,在巡视准备、了解、报告、反馈、移交、整改等环节,把巡视监督与其他监督贯通协调的要求具体化、程序化,推动巡视监督与其他监督的程序契合。从工作融合看,为推动各类监督主体在巡视工作中高效协同,2024年版《条例》第14条规定“纪检监察机关、组织部门应当协助同级党组织开展巡视工作,宣传、统战、政法、保密、审计、财政、统计、信访等部门和单位应当支持巡视工作,协同做好人员选派、情况通报、政策咨询、问题研判、措施配合、整改监督、成果运用等工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不断发展创新巡视方式,是提高巡视工作实效性的重要切入点。二十届中央首轮巡视统筹安排常规巡视、机动巡视和“回头看”,三种方式同时运用、同向发力,增强了巡视震慑力、穿透力。2024年版《条例》在及时固化巡视工作中好的经验做法的基础上,创新提出提级巡视这种新的巡视方式,于第20条规定“开展巡视工作的党组织根据工作需要,采取常规巡视、专项巡视、机动巡视、‘回头看’等方式组织开展巡视监督,必要时可以提级巡视”。该规定打出贯通使用各种巡视方式的“组合拳”,推动巡视方式更加灵活多样、务实有效。

  2024年版《条例》新增一章对“巡视整改和结果运用”作出专门规定,把巡视整改融入日常工作、融入深化改革、融入全面从严治党、融入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在以巡促改、以巡促建、以巡促治中释放巡视成果综合运用的叠加效果,提高巡视工作的实效性。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发挥政治巡视利剑作用,加强巡视整改和成果运用。”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2024年版《条例》新增一章对“巡视整改和结果运用”作出专门规定,建立巡视整改和成果运用的常态化、长效化机制。

  在巡视整改层面,为贯彻落实2024年版《条例》提出的“发现问题、形成震慑,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的巡视工作方针,第33条第1款规定“被巡视党组织承担巡视整改主体责任,应当把整改作为履行管党治党责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融入日常工作、融入深化改革、融入全面从严治党、融入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在成果运用层面,2024年版《条例》规定:“有关职能部门应当结合职责运用巡视成果,针对巡视通报的问题和移交的工作建议,加强调查研究,提出改进措施,推动改革、完善制度、深化治理,并自通报和移交之日起6个月内,向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反馈办理进展情况。”该规定将巡视整改与深化改革、完善制度、促进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在以巡促改、以巡促建、以巡促治中释放出巡视成果综合运用的叠加效果,推动实现“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系统治理目标。

  巡视是把利剑,要始终做到利剑高悬、震慑常在。我们要准确推动巡视监督与其他各类监督有机结合、相互贯通、有效衔接,着力破解监督难题,形成全面覆盖、常态长效的监督合力。

  (作者系武汉大学党内法规研究中心副教授) 

关键词:巡视利剑、政治巡视、巡视程序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罗浩(报纸)苏威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