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青年说·党纪学习教育笔谈②】

王俊生:强化三个自觉 把“三项共识”落到实处

2024-05-2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推动我院青年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中国社会科学院团委联合中国社会科学网开办“社科青年说·党纪学习教育笔谈”专栏,邀请院“青年讲师团”成员和青年学者代表,结合实际畅谈学习体会,带动全院青年自觉学纪、知纪、明纪、守纪,以铁的纪律和优良作风为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要求办好中国社会科学院提供坚强保障。

 

 

  王俊生,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周边战略研究室主任。出版专著3部、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专项等省部级以上课题13项。入选国家级人才称号,荣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七届优秀青年”、共青团中央“优秀兼职干部”等称号,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研究报告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以及20余项三等奖。

  

  重视纪律建设和纪律教育是我党的独特优势。通过学习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我深刻意识到,严明纪律和规矩是形成优良党风、学风、院风的坚强保障。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中青年学者及研究室负责人,把“六项纪律”内化为言行准则,就是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学术自觉和纪律自觉,坚定治学方向、涵养治学精神、践行治学理想,持续在落实中国社会科学院“三项共识”上尽心尽力尽责。

  第一,强化政治自觉,坚定为“国之大者”做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潜心做研究的15年,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得到了不断充盈。我的切身感受是,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做学问尤其应当从国家需要出发,关切国家发展,观照民族命运。要把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转化为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际行动。作为基层党支部书记和研究室主任,要坚持引导大家及时跟进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院党组的重要部署要求,找准中心工作与部门业务工作的结合点、发力点。具体而言,就是把学理化研究习近平外交思想作为首要学术使命,科学阐释其中蕴含的真理价值、文化特质和道义力量;身体力行做好学术传播,不断提高中国理念、中国方案的影响力和感召力。近三年来,我们党支部成员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式现代化、“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等为主题共发表“三报一刊”理论文章10篇,接受中央媒体采访150余次。我们坚信,理论上的清醒和自觉是政治上明白和坚定的重要前提。

  第二,强化学术自觉,坚持激发科研合力。在我看来,中国社会科学院之所以能成为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术重镇和高端平台,主要原因之一是我们这个学术共同体所激发的高质量的学术联结。从这个意义上说,只有集体产出高水平的理论和应用成果,才能把“三项共识”落到实处。为此,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党委积极推进“两跨两融合”,“两跨”即组建跨学科、跨研究室联合党支部,“两融合”即党建工作与科研工作深度融合、传统学科与新兴学科深度融合。一方面,促进联合研讨,提升理论研究水平。比如,定期举行讨论会、读书会,通过不同学科观点的碰撞启发思路、升华认识。党支部成员在过去三年共出版专著3部,发表核心期刊论文42篇,其中,权威期刊及顶级期刊论文8篇。另一方面,加大联合攻关,提高应用研究质量。比如,要报撰写一般组成2—3人的研究团队,成员先分别写出初稿,再由一人统稿,然后再邀请院外专家和相关部委等一线部门的同志来所召开内部会议进行“会诊”。过去三年,党支部成员有60余篇报告被采用,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对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0项。通过研究合力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让大家备受鼓舞,我们坚信,学术上的互相成就是大家充满干劲继续前行的强大动力。

  第三,强化纪律自觉,涵养清风正气。高翔院长多次强调,中国社会科学院必须是风清气正的学术殿堂,一切都要在阳光下运行。纪律必须严起来,规矩必须立起来。此次集中性纪律学习教育正当其时,督促我们以《条例》为遵循,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作为一名党员,要以身作则,“知边界、明底线”,进一步养成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的习惯。特别要把务实研究与坚守作风贯通起来,在文章中体现道义,在学术中彰显正气。作为联合党支部书记,要发挥表率作用,带头原原本本学习《条例》,把纪律规矩刻印在心。尤其要严守党的政治纪律,以筑牢政治忠诚为主题开展主题党日活动,面对不当言论要敢于发声、善于发声。作为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纪委委员,要时刻有大局观,从所在院所乃至全院的可持续发展出发,在日常监督上下功夫,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警惕“老好人”思维,做好经常“扯袖子”的工作。

关键词:中国社会科学院;纪律;学术;青年;研究;学习;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常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