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银滩也是金山银山

2025-11-2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海南最强的优势和最大的本钱,是一笔既买不来也借不到的宝贵财富。”“生态是海南一大优势,要守护好这份家底。”海南自由贸易港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生态文明建设是她的一张闪亮名片。作为热带岛屿省份,海南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禀赋,海南将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牢记于心、落实于行,坚持“向绿图强”,奋力建设生态一流、绿色低碳的自由贸易港。立足“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定位,海南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全面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对外开放全过程,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路,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和标杆。
  近年来,海南坚持陆海统筹,持续抓好突出环境问题整治,扎实推进多项标志性生态工程,筑牢生态安全根基。首先,针对省内大气污染现象,海南聚焦工业企业等重点领域,强化专项执法等大气污染前端管控措施,助力空气质量改善。其次,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战略,坚持生态立省不动摇,滚动实施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和低碳岛为主体的“2+N”生态文明标志性工程,打造绿色低碳科技创新示范项目,广泛深入开展国际合作,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加快建设生态一流、绿色低碳的自由贸易港。以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为重点的中部生态保育区建设成效显著,完成规划批复、确权登记等关键工作,生态搬迁与环境整改任务有序落实。再次,清洁能源发展提质增效,绿电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新能源汽车推广成效突出。同时,持续巩固“禁塑”成果,推动电商平台与农贸市场全面落实禁塑要求,强化监管执法力度。最后,装配式建筑产业在政策推动下快速发展,“六水共治”工程全面启动,美丽海湾建设与博鳌零碳示范区建设均取得积极进展。
  在推进重大生态工程的同时,海南积极稳妥推进“双碳”工作,构建绿色发展制度体系,通过开展园区、景区、校园等多类型低碳试点示范,探索多元化低碳发展路径。此外,海南在碳汇领域创新突破,开发红树林碳汇相关方法,举办绿色展会,挂牌成立海洋负排放与渔业碳汇示范基地,通过举办国际蓝碳学术大会,提升海南在蓝碳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围绕生态优势向发展优势的转化,海南加速推进“两山”理念转化先行先试工作。一方面,出台生态产品总值核算的地方标准,规范生态价值评价体系,持续推动自然资源的有偿使用,积极开展地籍调查工作。积极拓宽转化路径,促进林下经济扩产增量,开发海洋生态产品,打造区域公用品牌,深化“两山平台”建设并将其纳入交易体系。另一方面,健全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制定相关工作方案与意见,促进流域生态保护与协同发展;开发海洋生态产品,建设东方四更海域、澄迈马袅湾海域和琼海潭门海域三大海洋牧场,投放鱼礁;打造“海南鲜品”全品类区域公用品牌;深化白沙“两山平台”建设,并将其纳入“土地超市”交易平台进行展示与交易。
  为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海南持续加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与陆海统筹发展。坚持多规合一,强化规划管控与资源要素统筹,研究制定国土空间规划条例,健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加快推进海岸带保护、自然保护地发展等多项规划的编制与报批。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支持,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生态修复工程,通过造林绿化、防护林改造、红树林培育等举措,持续提升生态系统质量。
  生态保护的成效最终体现在生产生活的绿色变革中,海南正加快推动全面绿色转型。在产业层面,重点培育全生物降解材料、绿色游艇等产业,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助力产业发展。在城乡建设中,推进海绵城市、零废零碳农业示范区与美丽乡村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再获突破。同时,海南将绿色理念融入民生,推进农业水价改革与生活垃圾分类进校园,通过出台公民生态文明意识提升计划、成立宣教基地、举办体验活动等方式,全方位提升全民生态素养。
  海南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具有特殊性,不仅要做好常规的环境污染治理工作,更要保护好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守好热带雨林、红树林、珊瑚礁等生态资源。随着“封关”运行的开始,海南也迈入高质量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新征程,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形成一批具有示范效应和影响力的实践样板,高质量推进美丽海湾、美丽河湖建设,在创建标准、进度安排上体现先行示范作用。积极创建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示范县。以体制机制的系统改革为引领,打好法治、市场、科技、政策“组合拳”,统筹各领域资源,汇聚各方面力量,着力构建适应海南自由贸易港发展需要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塑造国际影响力显著的生态文明品牌。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教研部生态文明建设教研室主任、教授)
【编辑:王晏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