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携手迈向现代化是全球南方的共同愿景

2025-11-2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由之路,实现现代化是世界各国各地区人民的一致追求和共同愿景。历史地看,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矢志奋斗的梦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主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坚定不移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球南方’群体性崛起,是世界大变局的鲜明标志。‘全球南方’国家共同迈向现代化是世界历史上一件大事,也是人类文明进程中史无前例的壮举。”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实现现代化是世界各国各地区不可剥夺的权利、不可泯灭的梦想。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精彩演绎人类社会发展的宏大叙事,全球南方必将在共情共鸣、同行并进中谱写出更加多姿多彩的现代化崭新篇章。
  贫困与反贫困的张力及其消解
  贫困是人类社会的痼疾,反贫困始终是古今中外治国安邦的一件大事。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同贫困作斗争的历史。近代以来,由于封建统治腐朽和西方列强入侵,贫困的梦魇更为严重地困扰着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坚持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真诚的誓言。在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中,我们锻铸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创造了世界减贫治理的中国样本,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中国贡献。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代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伟大和光荣在于,在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上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和辉煌。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中国共产党是有真本事的党。
  迈向现代化的中国,不仅致力于通过发展让全国人民过上好日子,也致力于通过共同发展让各国人民都过上好日子。习近平总书记以负责任大国领袖的胸襟宣示:“中国始终是‘全球南方’的一员,是发展中国家可靠的长期合作伙伴,也是支持全球发展事业的行动派和实干家。中国不追求一枝独秀,更希望百花齐放,同广大发展中国家携手实现现代化。”当今世界,贫困问题及其衍生出来的饥饿、疾病等难题依然严重阻碍着全球可持续发展。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一些仍然被贫困困扰的南方国家,都可以研究中国脱贫之路、从中得到启迪,并立足本国国情找到消除贫困的方法,从而不断纠正和消弭现代化进程中因西方列强入侵而遭受的历史不公和深重灾难。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现代化诠释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在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人类经过了漫长的进化史,成为自然界中唯一能够创造文明的智慧生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18世纪出现了蒸汽机等重大发明,成就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启了人类社会现代化历程。”在现代化进程中,西方国家大都经历了对自然资源肆意掠夺和生态环境恶性破坏的阶段,在凭借科技力量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往往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严重问题,不得不吞下被自然反噬的恶果。一般而言,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南方人均资源禀赋相对严重不足,在加快发展中都面临更多的能源资源和环境约束,这就注定了不能走西方现代化的老路,只能走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新途。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点,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指出:“绿色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底色。”《建议》强调,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增强绿色发展动能。新时代以来,中国始终致力于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打造“绿色增长引擎”,缩小能源可及性差距,让能源短缺不再是发展的瓶颈,让全球南方绿色低碳发展的梦想逐步成为现实。推动全球南方绿色低碳转型,中国既是重要参与者,也是重要推动者。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只有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现代化,才是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
  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对接
  现代化,是从传统到现代转型的世界性社会历史运动,即从传统经济到现代经济、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从传统政治到现代政治、从传统文化到现代文化、从传统人到现代人的转型过程。进一步说,现代化是各个国家各个地区达到和保持、追赶和超越人类发展的世界前沿水平的过程。而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现代化道路,则是由其历史传统、社会制度、发展条件、外部环境等诸多因素决定的。国情不同,现代化途径也会不同。实践证明,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既要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更要符合本国实际,具有本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即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归根到底,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是从中华大地长出来的现代化,既基于自身国情、又借鉴各国经验,既传承历史文化、又融合现代文明,既造福中国人民、又促进世界共同发展。当今世界不同国家、地区各具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同样植根于丰富多样、源远流长的文明传承。人类社会创造的各种文明,为各国现代化积蓄了厚重底蕴、赋予了鲜明特质,并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共同为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这就是说,别国的现代化之路不能照抄照搬,但必须学习借鉴。在现代化进程中,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南方,理应倡导并践行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包容共存,共同推动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全球治理倡议结出更丰硕果实。
  百年变局中的全球南方现代化之路
  “会心不远,欲登绝顶莫辞劳。”人类社会发展进程曲折起伏,各国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历程充满艰辛。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多重挑战和危机交织叠加,国际经济贸易秩序受到冲击,全球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发展鸿沟不断拉大,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地缘冲突易发多发,冷战思维阴魂不散,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威胁上升,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又一次来到历史的十字路口。作为现代化的后来者,全球南方必须在探索和思考中不断前进,并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重点方向、重点领域有所进展、有所突破。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全面论与重点论的有机统一,中国式现代化是对西方式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超越,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全球南方现代化建设树立了典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现代化不是少数国家的“专利品”,更不是独善其身的现代化。我们完全可以断言,没有全球南方的现代化,就没有真正的世界现代化。我们完全可以相信,全球南方携手同行,一定能够共逐共圆现代化之梦。
  (中国社会科学报特约评论员 林建华)
【编辑:齐泽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