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好推动学术期刊与优秀学者“双向奔赴”

2025-11-2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作为促进理论创新和知识生产的重要平台,学术期刊在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中发挥着独特作用。特别是高品质学术期刊,能够引导和支持学者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提出原创性、标识性的学术概念、学术观点、学术理论,产出有中国主体性的学术成果,推进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与发展。而学术期刊在支持优秀学术人才成长的同时,也会得到其高度认可,由此实现期刊与学者的“双向奔赴”,同向发力推动学术生态健康发展。
  基于专业认同的价值共振
  学术期刊与优秀学者双向奔赴,旨在形成“期刊因学者而权威,学者因期刊而卓越”的共赢格局。其深层逻辑可以从学术共同体和知识生产现场两个角度进行审视。
  一是学术共同体的价值共生。从历史来看,学术期刊的诞生源于学术共同体的交流需要。学术期刊与优秀学者都是学术共同体的重要成员,二者双向奔赴的本质,在于学术共同体成员之间基于专业认同的价值共振——期刊以权威性吸引学者,学者以创新性反哺期刊,共同推动学术繁荣。在“内容为王”的理念下,学术期刊往往能聚集一批好学者、好文章,通过不断的思想碰撞、共鸣与争鸣,产生更丰富多元的思想,为学术发展甚至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二是知识生产现场中的互动协作。学术期刊是为知识生产而服务的,也可以说是为学者服务的,二者相互扶持、协同发展、互相成就。学者是知识生产的核心创造者,通过科学实践创造研究成果。学术期刊一般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和引导性,一方面通过选题策划引发学术前沿或交叉学科话题的探讨,促进不同观点的碰撞与融合,推动学术争鸣和知识创新;另一方面,连接作者、审稿专家、读者等,构建学术交流网络,形成多元协作关系,促进成果的传播和转化。优秀学者的参与能够为期刊注入思想活力,推动期刊从“知识传播者”升级为学术创新“孵化器”,加强和巩固期刊在知识生产中的专业权威性。
  需要强调的是,学术期刊与优秀学者的双向奔赴体现了学术共同体内部的顺畅交流对话,但现实中的诸多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这种良好学术生态的构建。比如,受学术评价体系过度重视影响因子和作者资历的影响,有些学术期刊热衷于向“有帽子”的学者约稿,压缩了自然来稿空间,往往造成青年学者稿件刊发机会的减少;或是热衷于追踪热点问题,一定程度上对经典问题、基础性研究和冷门绝学的观照不足,导致学术研究出现同质化倾向。此外,一些学者为追求发表效率或迎合评价导向,倾向于选择易出成果的“短平快”课题,进一步加剧了学术生产的功利化倾向。近年来,学者尤其是青年学者与学术期刊之间的紧张关系仍然存在,归其原因,就在于评价机制与学术公平之间的冲突尚未彻底解决。
  学术期刊应打造四大能力
  学术期刊追求与优秀学者双向奔赴,体现了坚持以学术为本、服务学术共同体、追求知识创新的使命感。在办刊实践中,学术期刊应重点打造学术组织力、人才凝聚力、创新引领力和品牌影响力四大突出能力,即以学术组织力汇聚学术资源、以人才凝聚力激发学术活力、以创新引领力推动学术繁荣、以品牌影响力树立学术自信,更好地实现与优秀学者的双向奔赴。
  一是以学术组织力汇聚学术资源。学术组织力指对各种优质学术资源的整合能力,如组织优质稿件、组织高水平学术活动等,让学术期刊成为学术共同体的重要力量。一方面,充分激发人的主动性,如发挥编委会、编辑人员、审稿专家的聪明才智,凝聚共识,协调各种学术资源。另一方面,善于使用各种技术工具,提高办刊效能,实现研究深度与传播广度的平衡,为高质量学术生产提供助力。也就是说,组织一切可以组织的力量,集成各种优势,赋能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
  二是以人才凝聚力激发学术活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对于学术期刊而言,人才既包括优秀的编辑人才,也包括优秀的学者、作者。编辑人才是学术期刊发展的中坚力量,优秀作者既包括业已成名成家的资深学者,也包括学术界的青年新锐力量。特别是青年学者具有青春锐气和创新精神,勇于探索前沿,这就要求为他们搭建展示平台,激发他们的潜力和学术热情。支持优秀学术人才成长是学术期刊的使命之一,高品质学术期刊更应与青年学者共同成长。
  三是以创新引领力推动学术繁荣。学术期刊不仅是学术论文的发表平台,还具有引领学术创新的能力。学术期刊应当与学者协同推动知识创新,催生新的学术生长点,发表有引领方向意义的重大原创文章;引导学者在研究过程中立足中国实际,回应现实关切,让学术研究成果紧密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工作与战略任务,用学术话语讲好中国故事;鼓励学者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的新方法、新技术,以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促进跨学科对话与创新。
  四是以品牌影响力树立学术自信。一本高品质学术期刊,也是一个优质的学术品牌。品牌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而需要秉持长期主义、久久为功。值得注意的是,影响力不是影响因子。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学术评价存在过度依赖影响因子的弊病。盲目崇拜影响因子的风气当前虽有所转变,但一些惯性思维仍顽固存在。学术期刊必须具有超越影响因子的学术自信,真正以学术为本,坚持特色化发展,用守正创新、严谨务实的办刊实践,证明自身的品牌价值和影响力,在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中发挥积极作用。
  (作者系东南学术杂志社副总编辑、编审)
【编辑:张天悦(报纸)齐泽垚(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