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续推进“五年规划”绘就中国式现代化新图景

2025-11-0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的历史过程。纵观新中国七十余年发展历程,“五年规划”始终以立足国情为根、以制度优势为魂、以话语创新为翼,构筑起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实阶梯。面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持续发挥“五年规划”的制度优势,必将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更强动力、提供更深支撑。

  以立足国情为根

  绘就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蓝图

  中国式现代化之所以能够稳健前行,根本在于它立足中国国情,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历史逻辑、文化传统与发展阶段特征的现代化道路。“五年规划”正是这一道路的集中体现与制度化表达,它深刻契合中国发展的阶段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立足国情、顺应时代、科学谋划国家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制度创新。

  “五年规划”是大国治理的必然选择。中华文明历来重视全局筹划与系统治理,讲求“谋定而后动”。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百废待兴的局面,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大国现代化不能依赖自发的市场调节,而是需要科学的顶层设计和长远战略统筹。自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启动,标志着中国进入有计划的大规模经济建设时期。此后,从工业化起步到结构调整,从改革开放到创新驱动与绿色转型,“五年规划”始终在不同阶段引领方向、统筹全局,成为推动跨越式发展的核心制度工具。

  “五年规划”始终精准契合中国的发展阶段与社会结构特征。作为一个人口规模巨大、区域差异显著、发展阶段跨度广的社会主义大国,依靠科学规划实现协调发展显得至关重要。“五年规划”的每一次编制都始终顺应时代变化、准确把握主要矛盾、实现战略目标与阶段任务的有机衔接。不同于西方现代化伴随的贫富分化与社会撕裂,“五年规划”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使现代化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彰显出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与人民立场。

  “五年规划”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撑,体现了我国立足国情、科学谋划现代化进程的大国智慧。改革开放以来,“五年规划”经历了从计划经济时期的行政指令工具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战略引导机制的历史性转型,构建起政府与市场良性互动的宏观调控体系。这种兼具战略性与灵活性的制度安排,使中国经济在持续变局中保持长期稳定增长,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韧性与治理效能。

  以制度优势为魂

  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治理智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五年规划”以全国一盘棋的战略统筹,把国家长远目标与人民整体利益有机结合,形成了科学谋划、协调推进、系统落实的强大治理合力。

  “五年规划”以顶层设计统筹全局,打破部门和地区壁垒,系统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彰显国家治理的战略定力。实践证明,中长期规划既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能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接续推进的“五年规划”把党的主张、国家战略与人民需求有机融合,转化为可操作、可衡量的发展目标和政策举措,通过科学的宏观调控和有效的政府治理,促进了公共资源优化配置、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民经济循环畅通,增强了社会预期稳定性和市场信心,推动创新动能持续释放。

  “五年规划”是一个动态调整、持续优化的制度安排,是我国治理智慧的生动体现。这一兼具开放性、包容性与自我完善性的机制,既确保了政策实施的连贯性和有效性,又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中始终保持制度韧性与发展活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风险挑战中不断成熟、自我超越。比如,通过阶段性规划分解长远目标,多轮规划的科学衔接、持续发力,我国逐步实现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全面小康到共同富裕的发展跨越。“五年规划”的接续推进,既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优势,也转化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持久动力。

  以话语创新为翼

  塑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表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更加充分、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从这一意义上看,“五年规划”既是国家发展的战略蓝图,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建构与话语创新的实践基石,展现出开放、自信、理性的中国形象。

  “五年规划”是世界观察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窗口。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增强和全球影响力的提升,“五年规划”以数字为证、以实践为本,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开放自信、充满生机的中国形象。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到“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等时代新词,凝聚了新时代中国发展的核心理念,彰显出中国方案的开放胸怀与时代引领力。从精准脱贫到共同富裕,从科技自立自强到绿色低碳转型,“五年规划”的接续推进,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道路,提升了中国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话语权与影响力。

  随着“五年规划”的接续推进,中国正在构建融通中外的表达体系,通过学术交流、政策对话、媒体传播等多元渠道,让世界更加深刻理解“五年规划”背后的制度逻辑与价值追求。中国式现代化不是西方模式的复制,而是一条自主探索、自信自立的发展之路,为全球发展贡献了新的思想方向与制度选择。“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五年规划”不仅是下一个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清单,更彰显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自信、文化自觉与全球担当。

  (作者系湖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编辑:隋萌萌(报纸)赛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