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界聚焦逻辑学与人工智能发展

2025-10-1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网西安讯(记者 陆航 实习记者 钟雯轩)10月17日,由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承办的第十届“逻辑、理性与互动”国际会议(The 1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ogic, Rationality and Interaction,简称LORI-10)在西安交通大学南洋学术交流中心举行。与会学者聚焦逻辑学与人工智能,议题涵盖逻辑、哲学、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和博弈论等前沿领域,推动对逻辑学关于知识、信念、信息、行动等的语义模型、动态逻辑、博弈结构等进行跨学科分析,促进新思想、新方法的碰撞。
  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是逻辑学再次登上历史舞台的契机。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王欢在致辞中表示,逻辑学正在以其历经千年锤炼的理性之光,为下一代AI的发展提供关键解药,指引着我们穿越当前AI发展的迷雾,迈向一个更可靠、更可信、更可控的智能未来。
  LORI国际会议常务委员会主席Johan van Benthem教授回顾了LORI会议在中国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本届会议主席Valentin Goranko教授认为,LORI会议的价值在于汇聚计算机科学、语言学与逻辑学等多个领域的学者,共同推进这些领域交叉问题的研究。
  西澳大学教授Tim French探讨如何将理性在逻辑与推理领域分解为一系列基础组件,从而构建出能够进行推理和学习的系统。他通过丰富的案例和生动的讲解,展示从感知、想象到合成、识别等一系列理性构建过程,揭示理性在复杂系统中逐步涌现的奇妙机制。
  来自卑尔根大学的Thomas Agotnes教授全面回顾联盟能力逻辑的发展历程,详细介绍了各种逻辑体系的核心概念、公式构成以及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他深入分析了这些逻辑体系在处理多智能体系统中的优势与局限,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为多智能体系统与逻辑推理的交叉领域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思考路径。
  10月16日晚,在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王伟主持下,Johan van Benthem和清华大学教授刘奋荣为西安交通大学师生做了两场关于逻辑学与人工智能的专题讲座。来自不同专业的师生围绕人工智能中非单调逻辑的应用、AI可解释性、逻辑推理架构的选择,以及哲学、法学、语言学与人工智能的交叉研究等话题与两位教授深入交流。Johan van Benthem以“逻辑遇见人工智能:经典故事”为题,回顾了逻辑学在计算机科学诞生中的关键作用,认为逻辑不仅为程序验证、常识推理等计算问题提供了形式化工具,也因应AI发展催生出非单调逻辑等新范式,展现出两者持续互动的丰富轨迹。
  聚焦“大语言模型的逻辑推理”,刘奋荣认为,尽管大模型在多任务中表现卓越,但逻辑推理能力仍存在不一致等局限。她系统阐述了逻辑学在提升大模型可控性、一致性与可靠性方面的方法论价值,为跨学科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编辑:张雨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