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球治理体系存在南北权力分配失衡,治理在变乱交织中失灵失治,西方主导的全球治理价值观念正在出现危机等问题。2025年9月1日,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会议上郑重提出以奉行主权平等、遵守国际法治、践行多边主义、倡导以人为本、注重行动导向为核心理念的全球治理倡议,提出了中国团结全球南方共同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具体原则与路径。
中国参与全球治理角色转变与
全球南方
全球南方国家作为崛起的群体性力量,对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全球南方国家的天然一员,中国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角色转变也成为全球南方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角色缩影。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对中国实行了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和军事包围。面对严峻的国际环境,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融入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在国际秩序中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和转型。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标志,中国积极参与到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之中,尤其是在应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国也更加积极地提出对既有全球治理机制的改革意见,成为全球治理体系的参与者、维护者和建设者。
以“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为标志,中国与全球南方国家凝聚到“发展”这一共同的核心使命上来,强化南南合作,致力于构建更加包容普惠的全球化。同时,随着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日益陷入困境,美国的“退群”“小院高墙”等策略以及对中国的制度打压,对全球治理体系带来巨大破坏。因此,中国团结全球南方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供给全球公共物品,成为中国与全球南方更加迫切的共同需要。
中国与全球南方国家共同参与
全球治理改革的路径
中国与全球南方国家共同参与全球治理合作,是一场旨在重塑国际权力结构和叙事话语权的深刻变革。它不再局限于简单的“南北对话”,而是正在构建一个以发展为导向、以主权为基石、以多极为目标的“替代性选择”。在这一进程中,中国的发展经验将与全球发展中国家共享,同时也要发挥全球南方国家的自主性,共同构建全球发展合作伙伴关系。在此基础上,中国与全球南方国家共同参与全球治理改革形成了三种路径。
一是制度型开放的路径。“制度型开放”原指我国通过国内改革,推动规则、规制、管理和标准与国际通行规则对标的过程。但是,随着中国的发展,中国在基础设施与工程建设、新能源与绿色技术、数字经济与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治理等多个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制度、规则、管理与标准体系。而这一套制度体系在国际合作中逐渐为全球南方国家所接受,并形成制度型开放的反向供给路径。这一路径既弥补既有制度的不足,同时在制度型开放过程中将制度创新成果推广,从而推动全球南方国家的发展。
二是地区合作路径。当前,在全球层面开展全球治理已经开始出现衰退迹象,然而在地区层面开展全球治理正成为全球化重塑过程中国际合作的重要路径。中国与其他全球南方国家正积极通过地区合作,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向更加公平、包容的方向发展。中国始终致力于促进全球南方团结合作,推动全球治理架构更为均衡有效。例如,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合作,可以根据比较优势和产业分工特点,强化地区韧性,完善区域循环结构,充分激发区域系统自身的发展潜能;与非洲国家实施的携手推进现代化“十大伙伴行动”,也展现出合作共赢的理念,强调这些举措对非洲现代化建设的支持作用。此外,中国倡导建立的上合组织已成为全球南方国家凝聚共识的重要平台,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基于平等而非集团对抗的合作模式。
三是全球辐射路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大金砖合作机制是中国与全球南方国家共同参与全球治理改革和建设的主要平台。一方面,推动机制化建设,实现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南方国家群体之间的发展合作的机制化;另一方面,面对全球南方国家发展水平参差,文化历史迥异,互利需求差异较大等特点,这就要求中国与相关国家根据自身发展需求相对接,实现灵活多速、差异化的多维合作,为全球南方国家发展提供多元的选择。这种“一对多”的模式形成了以中国为中枢,介于双边和多边合作的全球辐射路径。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建设中,中国作为全球性的枢纽将发挥更加关键的纽带作用。
(作者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