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治理倡议:完善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

2025-10-1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日益凸显。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会议上郑重提出全球治理倡议,这是继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之后中国提供的又一重要的国际公共产品,不仅是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完善的中国方案,更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路径,充分彰显了包容与共赢的治理新范式。
  聚焦时代课题
  全球治理倡议聚焦“世界之变”这一时代课题,为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提供了中国思路与中国方案。
  回应国际格局之变,关注多极化趋势下的秩序变革诉求。随着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群体性崛起,国际力量对比发生历史性变化,世界多极化进程不断加速。然而,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国际体系规则未能反映这一现实,致使治理主体与权力基础错位,治理赤字持续扩大。全球治理倡议倡导的共商共建共享,正是要打破既有的单一中心治理模式,推动构建更能体现多极化现实、让新兴力量发挥更大作用的包容性治理架构。
  应对全球性问题之变,破解复合型挑战下的全球合作困境。当前,人类正在面临大国博弈不断升级、地区冲突动荡起伏、全球局势变乱交织等复杂挑战,国际金融架构改革、人工智能、网络空间、气候变化、贸易、外空等领域治理难题不断涌现。这些问题具有跨国性、联动性,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或单独应对,这对全球公共产品供给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旧有治理机制条块分割、效率低下,存在巨大的规则赤字。全球治理倡议强调践行多边主义,旨在唤醒国际社会共同的命运意识,重塑全球合作共识,为应对共同挑战提供协作框架与解决方案。
  正视治理理念之变,抵御逆全球化挑战下的制度危机。近年来,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冷战思维沉渣泛起,个别大国奉行本国优先,频繁退出国际协议与组织,严重破坏多边合作基石,联合国等多边机构的权威性受到侵蚀,加剧了全球治理体系的碎片化和失灵风险。全球治理倡议倡导遵守国际法治,旗帜鲜明地捍卫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目的在于抵制单边逆流,维护和振兴多边主义,为动荡变革中的世界注入确定性和稳定性。
  弥合体系代表性之变,纾解全球治理赤字与多边难题。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世界银行股权等治理规则制定与决策程序中,长期未能充分体现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导致全球治理的合法性、公平性和包容性严重不足。这些不公平、不公正、不合理的治理安排使得全球治理体系难以凝聚最广泛的国际共识。全球治理倡议将提升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作为核心要义,坚持各国在全球治理中平等参与、平等决策、平等受益,其本质是要解决“由谁治理”“为谁治理”的问题,旨在构建更加公平公正、更具代表性的全球治理新范式。
  创新国际公共产品供给理念
  全球治理倡议形成了一套逻辑严密、层次清晰、内涵丰富的系统性治理方案,超越了西方传统治理模式中的“霸权稳定”“规则垄断”“零和博弈”等逻辑,为国际公共产品供给提供了创新性理念。
  倡导共商共建共享,超越霸权主导与规则强加的旧模式。全球治理倡议的核心是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共商强调全球事务由各国共同商量着办,其核心是国际关系民主化,否定由少数大国垄断国际事务、设定议程的“小圈子”政治;共建鼓励所有国家无论大小强弱,共同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与建设,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合力;共享旨在让治理成果公平惠及世界各国,致力于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实现共赢。这一理念从根本上超越了近代以来由西方霸权国主导、将其国内规则国际化并强加于人的霸权模式,倡导了更加平等、包容的治理新范式。
  秉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超越零和博弈与集团对抗的旧思维。全球治理倡议的哲学根基和终极目标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主张合作共赢,寻求各国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其逻辑是正和博弈。这直接超越了源于西方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以绝对安全和自身利益优先为特征的零和博弈与冷战思维。倡议主张通过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体系,保障各国人民共同参与全球治理、共享全球治理成果,为更好应对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更好弥合南北发展鸿沟、更好维护世界各国共同利益提供了更具包容性和建设性的价值框架。
  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超越“有选择的多边主义”与单边主义。全球治理倡议坚持践行多边主义,其关键在于坚定维护联合国的地位和权威,切实发挥联合国在全球治理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强调规则的普遍性和非选择性。倡议要求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确保全球治理体系的权威性和有效性,旨在捍卫多边体系的完整性和权威性,为全球合作提供稳定可靠的制度保障。
  追求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超越“中心—边缘”的不平等结构。全球治理倡议直指现行体系中代表性、包容性不足的核心缺陷,明确提出要提升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架构的改革。这从根本上改变了长期存在、由西方发达国家居于中心主导、广大发展中国家处于边缘依附的不平等治理结构,积极破解“全球南方”国家在国际事务中代表权不足、发展诉求被边缘化的结构性困境,为实现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完善提供切实路径。
  彰显中国智慧与责任担当
  全球治理倡议源于中国、属于世界,充分体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直面全球性挑战的挺膺担当,为变革中的世界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和实践指南。
  植根于天下观与“和合”文化的中国智慧。全球治理倡议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协和万邦”“天下为公”“和而不同”“和合共生”“立己达人”的天下观哲学思想,超越了基于排他和集团对抗的西方现实主义逻辑。该倡议倡导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是“四海一家”“义利统一”等传统智慧在现代全球治理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种以合作共赢、公平正义为核心的中国方案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不同于几百年来西方强权政治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新形态对塑造新型国际关系的独特贡献。
  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成功经验的行动导向。全球治理倡议并非空洞的理论设想,其生命力和可信度源于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成功实践。中国的自身发展证明,一个发展中国家能够在坚持主权独立的同时,通过融入国际体系实现现代化发展。因此,倡议强调行动导向和发展优先,注重将理念转化为具体合作项目,致力于打造可视性成果,让各国人民切实感受到全球治理带来的红利,为解决全球治理滞后和碎片化提供了中国路径。
  致力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普惠包容愿景。全球治理倡议强调以人为本,倡导通过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以促进共同发展为各国人民带来更大获得感,以更好地应对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为各国人民带来更大的安全感,以更好地促进不同国家和群体共同利益为各国人民带来更大的幸福感。这一包容性愿景回应了国际社会尤其是“全球南方”国家对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的普遍渴望。在当前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多边主义受阻的背景下,倡议的提出为世界各国携手共进、一同探寻全球治理改革完善之道提供了重要方案,也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了强劲动力。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
【编辑:陈茜(报纸)齐泽垚(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