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30年,终生难忘的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

2025-10-1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举世瞩目的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以下简称“北京世妇会”)落下帷幕整整30年了。30年来,但凡参加那次大会的人,无论中外西东,无论政府民间,无不因那次大会的欢声笑语、万丈激情、团结合作、众志成城、美好愿景、丰硕成果和友好款待而刻骨铭心,激情燃烧,难以忘怀。为纪念北京世妇会30周年,全球妇女峰会于2025年10月13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中国以负责任的大国气度,以“北京+30”为契机,加速《北京宣言》《行动纲领》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全面落实,为全球的性别平等和可持续发展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30年前的世妇会

  1995年的9月15日初秋晴朗,一大早我就赶到会场,打听主委员会等讨论《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的情况。189个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法律、制度和优先关切,要想达成一致谈何容易!经过10天紧张艰苦的努力,终于在15日的凌晨4点多,主委员会等就400多个分歧点达成了一致,可以提交给下午召开的全体会议(闭幕式)通过了,大家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1995年9月15日下午4点35分,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世妇会主会场,随着大会主席陈慕华手中的木槌敲落,在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中,189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0名政府会议代表庄严地见证了标志着国际妇女运动新纪元的《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的通过。在下午的大会发言中,有40多个国家的代表在祝贺两个文件产生的同时宣读了本国的保留条款,当木槌敲落伴随着巨大欢呼声响起的时候,那激动人心的一刻已经永远铭刻在所有人心中。

  《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具有深刻意义:它凝聚着墨西哥、哥本哈根、内罗毕和北京联合国四次妇女大会的共识和精华,饱含着国际妇女运动的智慧与愿景,彰显着联合国以及各成员国的使命和责任,为世界各国提高妇女地位和促进妇女发展规划了全面蓝图,也为性别平等和妇女赋权制定了“金标准”,使北京世妇女会成为联合国历史上和国际妇女发展史上至今无法超越的里程碑。

  北京世妇会的辅助性活动非政府组织妇女论坛也同样辉煌和精彩。来自世界各地的30000多名代表,参加了先于大会举办的位于怀柔的非政府组织妇女论坛。围绕着经济、政治、人权法律、和平安全、教育、健康、环境、精神与宗教、科学与技术、媒介、艺术与文化、种族与民族、青年13个专题,与会者举办了5000多场形式多样的研讨与活动。非政府组织妇女论坛的最鲜明特点是:以妇女的眼睛看世界,以妇女的声音告诉世界,以妇女的行动改造世界!从1995年8月30日至9月8日10天之内,在怀柔会场区42公顷的范围内,来自五大洲的2000多个非政府组织的代表们,通过3900多场研讨会、650个展览、450场文艺活动,顺利完成了非政府组织妇女论坛的三项目标:制定议程,迎接未来挑战;参加讨论,交流经验,建立联系;对大会施加影响,将妇女的愿望充分反映在大会文件中,使妇女论坛成为性别平等和妇女赋权的盛大庆典。中国有500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各部门的代表参加了妇女论坛,一共主办了60场专题研讨会、35个展览、7场演出、40余场联谊活动,其参与的规模和强大的声音,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以至于这么多年来,很多国人包括参会的妇女代表,仍把在怀柔举行的“95非政府组织妇女论坛”当作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

  大会的世界意义

  无论在世界还是在中国,北京世妇会的影响都是史无前例的,《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不但为全球的性别平等事业制定了蓝图、基准和议程,同时也为这些目标的贯彻落实制定了监测评估程序,从而使北京世妇会不仅是一次大会,而且是一个过程:每逢世妇会召开五周年或十周年时,联合国都会组织全球行动,总结审查《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的落实情况。

  在“北京+5”时,联合国召开了主题为“2000年妇女:21世纪的性别平等、发展与和平”的特别会议(即二十三届特别联大),审查了各国政府在执行《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方面取得的进展和面临的挑战,通过了《政治宣言》和《成果文件》,进一步推动《行动纲领》在各国的贯彻落实。在这次监测评估活动中,联合国妇女发展基金采取了三项核心指标来衡量各国政府执行《行动纲领》的情况:第一,非农领域有薪就业的女性的比例达45%以上,其指标是参考国际劳工组织1999年制定的“体面工作”战略而商定的;第二,国家议会中女议员的比例达30%,这是《内罗毕战略》和北京《行动纲领》共同规定的指标;第三,高中女生的毛入学率为95%,这是参照当时在国际劳动力市场上获得“体面工作”的最低教育程度制定的。当时,在联合国190多个成员国中,三项指标都达到的仅有瑞典、丹麦、芬兰和挪威四个国家,此外爱尔兰、荷兰、德国和南非四个国家离规定的目标较为接近。由此可见,北京《行动纲领》的要求是具有挑战性的,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实现的。

  在纪念“北京+30”的联合国妇女地位委员会第69届会议上,联合国秘书长的报告全面总结了30年来特别是近五年来各国执行《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的情况。他认为,《行动纲领》所作的承诺对当时来说是一种前瞻性思维,其确定的许多重大关切领域对于应对当今的复杂挑战仍然具有现实意义。他指出,在过去五年里,所有重大关切领域都取得了进展,并出现了新的重要政策方向:80%的国家通过了明确禁止就业中的性别歧视的法律并执行了相关政策;79%的国家采取了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的努力以减轻妇女贫困;77%的国家将行动重点放在打击暴力侵害女童行为上;90%的国家已出台或加强了消除暴力侵害妇女的法律,并提高了法律的实施和执行力度……他同时指出,目前距离《行动纲领》承诺的目标仍很遥远。

  世妇会在中国

  作为东道国,北京世妇会对中国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首先,北京世妇会推动了中国政府将尊重和保障妇女权利上升为国家意志。在北京世妇会中国政府的欢迎仪式上,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向世界发出“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庄严承诺;中国国务院发布了我国政府首个《中国妇女发展纲要(1995—2000年)》,以后又发布和实施了各个阶段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2011—2020、2021—2030年)》;中国政府将妇女权利保障纳入四个阶段的《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2012—2015)(2016—2020)(2021—2025)》,努力完善和实施各项相关的法律政策;不断加强和提高妇女地位的国家机制,切实提高了妇女地位并促进了女性的全面发展。

  其次,北京世妇会激发了中国妇女参与可持续发展和性别平等事业的主体意识和群体意识。在世妇会精神和我国各项法律政策的保障和支持下,我国女童普遍获得平等地接受各级教育的机会,农村妇女通过参与农村基层选举和农村治理改变自身命运,我国女性广泛出现在航天航空、科学实验、军事国防、工业经济、交通金融、地质勘测、公共治理等各行各业中并做出不菲成就,享有了精彩人生;女同胞们组织起来,参与到扶贫、反暴力、环境保护、关爱儿童、辅助残障等社会公益事业中,不让每一个姐妹在社会发展中掉队。

  最后,北京世妇会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妇女研究和性别研究的发展。北京世妇会后,妇女学学科建设在我国高校和科研机构逐步发展起来。1999年,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家全国性的妇女研究组织“中国妇女研究会”成立,组织和协调中国妇女研究和性别研究,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有效地服务于我国的立法决策、教学培训、文化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

  (作者系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研究员,原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中国组委会非政府组织论坛委员会论坛组织部副部长)

【编辑:王亮(报纸)赛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