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指出,每个原理都有其出现的世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关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一系列原理性论断和原创性方法论,为我们甄别真理与谬误、继承与批判、守正与创新提供了基本遵循。我们必须深化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方法论研究,积极提炼各学科标识性概念、构建原创性理论,扛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生成并建构“中国理论”,维护党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文化领导权,原创性提炼、总结、表达中国自主的知识,建构自主知识体系。
夯实党的文化领导权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进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为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确立了新的起点。打造与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术影响力、话语解释力与知识传播力,必须不断夯实党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全领域、全产业、全链条的领导权。
坚定不移站稳哲学社会科学“守正”的基本立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致力于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马克思主义是我们拥有文化自信的底气,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造就了最广泛的中华文化主体,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守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将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贯彻到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文化生产过程、文化事业始终,不断夯实中国共产党引领时代的强大文化力量、中华民族对国家认同的坚实文化基础,充分彰显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鲜明文化特性。
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是繁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政治保证。党的文化领导权是新时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旗帜和方向,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是建设文化强国的根本政治保证。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意味着党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认识和实践发展迈入新境界。中国共产党必须加强对哲学社会科学、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新闻媒体、网络人文社科的全面管理,确保国家政治安全、政权安全与意识形态安全。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以中国实际为研究起点,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用中国理论、中国话语解释中国实践,打造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话语与叙事体系。
确立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
中华文化主体性
必须用中国理论、中国方法论、中国话语,解读“中国经验”、阐释“中国道路”、讲好“中国故事”。只有拥有充分自主选择权的中华文化主体,才能心无旁骛地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深化对改革开放和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才能回答好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进而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
没有中华民族精神的独立自主就没有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中华民族在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是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基本前提,越是在文化生产空前繁荣、文化产品纷繁复杂、思想观念多元激荡的时代,越是需要保持坚定的文化定力、思想辨别力、审慎批判力和理性反省力。中国共产党的文化主体性、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中国人民的文化主体性以“中国特色”清晰地呈现在文化演进的时空之中,正在以中国的学理、道理和哲理绽放在世界知识百花园之中,一种契合中国知识生产机理、符合中国知识生产逻辑、经得起实践证成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正在深刻影响世界。
文化主体性的“深刻觉醒”。任何知识体系要立得住、行得远,就必须有自己的主体性、自己的解释力。我们在“人类知识的总和”中汲取优秀思想文化资源,目的是创新发展党的理论、打造自己的知识系统,形成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的理论大格局大气象。简单的“拿来主义”必然造成水土不服,纯粹的“实用主义”则会造成对系统化知识的遮蔽,用西方的概念体系来嫁接中国学术,往往会割裂学术与中华文明根脉、中国历史发展、当代中国伟大实践的紧密关系,既造成疏离本源性问题的困境,又失去构建自主知识体系的源头活水。
赋予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自主知识体系建设新使命
文明亟待赓续、旧邦必有新命。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那些走在世界前列的强国,大多既拥有发达的自然科学成就,也标配着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成就。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上,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必须加快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
在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中坚定贯彻历史唯物主义的学术使命。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能否有所作为,关键在于是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只有为人民做学问、为人民著书立说,哲学社会科学才会形成澎湃的思想伟力、生命活力与时代影响力,感召人民、吸引人民。
积极建构自主知识体系的原创性体系、标识性概念。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必须站稳中国立场、突出自主原创、强调原理性创新。站稳中国立场,就是从我国独特历史、独特文化、独特国情出发,立足当代中国正在经历的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从中国式现代化的本土实践凝练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本土化表达、共识性结论。突出自主原创,就是形成体现中华民族千年梦想、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改革开放的成就、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创造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知识体系。强调原理性,就是要系统总结中国发展经验、与时俱进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筑牢支撑当代中国发展变革的原理基础。强调原理性创新,最重要的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认识其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地位,进一步深化体系化研究和学理化阐释。以体系化、学理化的方式推动中国理论“走出去”,以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