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形成的宝贵的精神财富,蕴含着教育根本问题的答案,同时是教育强国强大思政引领力生成的重要源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鲜明底色和精神动力。
红色基因蕴含“培养什么人”的答案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必须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又红又专,其中,红是本质规定,是首要政治要求。红色基因蕴含“培养什么人”的答案,即要培养具有红色基因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人。革命先辈面临生死考验,是坚定理想信念支撑他们视死如归、革命到底。红色基因集中体现了革命先辈坚定的理想信念,蕴含着强大的信仰力量,是激励我们不断前行的强大动力。我们培养的人,必须像革命先辈一样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坚定,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坚定,树立远大理想,勇担时代重任。
培养具有深厚爱国情怀的人。近代以来,革命先辈为救国救民抛头颅、洒热血,使党、国家、社会主义已经历史性地融为一体、不容分割。红色基因集中体现了革命先辈深厚的爱国情怀,蕴含着强大的爱国力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和政治标识。我们培养的人,必须像革命先辈一样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怀,让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不仅要长着“中国脸”,更要有“中国心”“中国情”“中国味”。
培养具有高尚革命道德的人。革命先辈始终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为集体利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可以牺牲一切。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将这种高尚道德概括为“红色品德”。红色基因集中体现了革命先辈高尚的革命道德,蕴含着强大的道德力量,是我们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伦理基础。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我们培养的人,必须像革命先辈一样具有高尚的革命道德,崇尚对党忠诚的大德、造福人民的公德、严于律己的品德,有为人民利益、为革命利益牺牲一切的勇气和魄力。
培养具有丰富知识见识的人。革命先辈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武器,并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革命实践中不断获取知识、增长见识。红色基因集中体现了革命先辈丰富的知识见识,蕴含着强大的知识力量,是我们走向未来、成就伟业的智慧之基。青年处在学习的黄金时期,首要任务就是学习。我们培养的人,必须像革命先辈一样具有丰富知识见识,掌握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掌握具有世界眼光和国际视野的知识体系。
培养具有不懈奋斗精神的人。革命先辈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红色基因集中体现了革命先辈不懈奋斗的精神,蕴含着强大的奋斗力量,是我们干事创业的优秀基因。我们培养的人,必须像革命先辈一样具有不懈奋斗的精神,勇于奋斗、永久奋斗,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培养具有过硬综合素质的人。革命先辈凭借过硬的综合素质打破旧社会旧制度、建立新社会新制度,为人的现代化扫清种种障碍,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红色基因集中体现了革命先辈过硬的综合素质,蕴含着强大的发展力量,是我们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坚实基础。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绝不是“单向度的人”,必须是全面发展的人。我们培养的人,必须像革命先辈一样具有过硬综合素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够以高尚道德、聪明才智、健康身体、美好心灵、创造劳动续写伟大社会革命的青春华章。
红色基因蕴含“怎样培养人”的答案
“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方法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深入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红色基因传承工程是培养人的重要抓手和有效途径,是由理论研究、地方探索、制度保障、金课锻造、故事宣介、数字赋能、产业支撑、实践养成等构成的育人工程体系。
深化红色基因传承的理论研究。科学揭示红色基因传承的道理、学理、哲理,是运用红色基因培养人的前提。我们要用好20家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全国红色基因传承研究中心等高端平台,深化红色基因传承重大基础问题研究,深化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色基因传承重要论述研究,加快形成中国自主的红色基因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
夯实红色基因传承的制度保障。社会主义制度是红色基因传承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为红色基因传承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但在具体实践中仍需要进一步完善。我们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完善红色基因传承的领导制度、保护制度、督查制度、反馈制度等制度体系,健全红色基因传承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的法治机制。
锻造红色基因传承的思政金课。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我们要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效融合起来,一体化推动红色基因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与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深度合作,建构内涵丰富、结构合理、动态发展的红色育人知识体系,联合锻造一批“场馆里的思政课”“行走的思政课”等思政金课。
注重红色基因传承的故事宣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会讲故事、讲好故事十分重要”。讲清事实、讲准形象、讲深情感、讲透道理,才能说服青年、打动青年、感染青年、影响青年。我们要用心用情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烈的故事等,讲清红色基因的历史事实,讲准红色基因的伟大形象,讲深红色基因的爱国情感,讲透红色基因的科学道理。
强化红色基因传承的数字赋能。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媒体在拓展红色基因传播阵地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时代拓展红色基因的传播阵地,不仅是对革命传统的传承与弘扬,更是凝聚精神力量的重要支撑。我们要建好国家级红色基因数据库,推动红色基因载体的数字化修复、数字化转型,探索红色基因内涵的数字化呈现、数字化传播,实现红色基因资源在全国甚至是全球范围内的数字化流动、数字化共享。
壮大红色基因传承的产业支撑。持续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必须要有强大的、健康的产业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深入挖掘和运用好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功能及旅游价值”。我们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制定科学、精准的产业政策,推动红色文化产业、红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保证歌唱祖国、礼赞英雄始终是红色文旅融合产业的永恒主题。
促进红色基因传承的实践养成。我们不能坐而论道,要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实干家。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希望青年“努力创造不负革命先辈期望、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我们要将红色基因融入现实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促进红色基因既内化于青年之心,又外化于青年之行,使广大青年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中感知、领悟、厚植红色基因。
红色基因蕴含“为谁培养人”的答案
“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立场问题。教育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和战略属性。任何国家、任何民族的教育,首先都要为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培养所需要的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红色基因为建党建国而生,为强党强国而兴。因此,不管什么时候,为党育人的初心不能忘,为国育才的立场不能改。
红色基因蕴含为党育人的初心。红色既是鲜血的颜色,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鲜亮底色。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在白色恐怖中诞生并不断发展壮大,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在众多社会思潮中脱颖而出并成为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能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低潮中凸显优势并展现光明前途,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共产党用红色基因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在血与火的斗争中又使红色基因成为中华民族最强劲的基因编码。简言之,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创造奇迹的“精神动力”,是永不变质的“精神密码”,是长期执政的“精神优势”。
教育是党之大计,我们必须为党育人。我们党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党育人,本质上是为人民服务,为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服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我们取得一切伟大成就的根本保证。教育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使红色基因一代一代传下去,确保党的根本性质不变、党的初心使命不改、党的红色旗帜不倒、党的革命事业不断。因此,为党育人就是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弄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基本道理,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
红色基因蕴含为国育才的立场。我们的政权是红色政权,我们的国家是红色江山。习近平总书记告诫我们:“争夺青少年的斗争是长期的、严峻的,我们不能输,也输不起。我们一定要警醒!”长期以来,国内外的各种敌对势力相互勾结,利用各种手段争夺我们的青少年,利用各种错误思潮毒害我们的青少年,企图在我国引发“颜色革命”,其险恶的政治目的就是使我们的红色江山改变颜色。习近平总书记掷地有声地指出,“我们决不允许江山变色,人民也绝不答应”。苏联解体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转入低潮,我们顶住了西方“颜色革命”一次又一次的攻击,成功地将巩固红色江山推向了21世纪,在世界的东方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面鲜艳的红色旗帜。
教育是国之大计,我们必须为国育才。对革命先辈最好的礼赞,就是继续他们未完成的红色事业。因此,为国育才就是要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不能忘记红色政权是怎么来的、新中国是怎么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就是要宣示中国共产党将始终高举红色的旗帜,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先辈们开创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作者系中国工程院院士、江西师范大学校长)
审核:李建军
网络编辑:张赛